“新機制”對教育財政資源均衡配置的影響評價——基于配對模型的估計
本文選題:新機制” + 均衡。 參考:《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年01期
【摘要】:2005年末,國家提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以促進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均衡本研究使用三個省區(qū)的校級和縣級數(shù)據(jù),基于準實驗研究設計,以小學為例,構建傾向分數(shù)配對模型對新機制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該政策有利于編小生均公用經費、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的縣域內支出差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同時生均支出水平、教師平均工資在縣域內還存在一定差異。
[Abstract]:At the end of 2005, the state put forward a new mechanism to guarantee the funds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alloc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This study uses the data of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districts at the school level and the county level, based on the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taking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 of propensity score pairing model on the new mechanism is studied empiric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policy is beneficial to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funds for small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 in expenditure in the county area of public funds per student budget promote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 of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salary of teachers in the county.
【作者單位】: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督導與教育質量評價研究中心;
【基金】:中國政府—亞洲開發(fā)銀行“義務教育財政改革”項目(TA4363-PRC)
【分類號】:G526.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丁延慶;薛海平;王莉紅;;“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改革效果初探[J];教育與經濟;2008年04期
2 薛海平;王蓉;;教育生產函數(shù)與義務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龍文佳;薛海平;王穎;;“新機制”政策對城鄉(xiāng)義務教育財政資源均衡配置影響的實證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張力;李孔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政策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詠梅;盧珂;;“新機制”對義務教育普及影響的增值性評價——基于西部五省區(qū)縣級入學率的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4期
2 付堯;施璐璐;;我國地區(qū)間義務教育經費差異來源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牛毅;;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效用的政策評價[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9期
4 牛毅;;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效用的政策評價[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5 岳金輝;蘆津華;;基于公平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J];中國農機化;2012年05期
6 方浩;;財政投入與義務教育均等化——東中西三大區(qū)域的比較分析[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梅煥鈞;聶立申;;農村稅費改革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劉煥運;;關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研究及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9年27期
9 王杰;陸國志;;影響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因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2年15期
10 曲紹衛(wèi);李廷洲;;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增長態(tài)勢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丁延慶;;我國生均教育經費差異性分析的方法及應用評介——兼及義務教育均衡化的“統(tǒng)計迷霧”[A];農村教育與農村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陳純槿;王紅;;從公平、效率和充足看我國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改革[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汪曦;張智敏;;農村義務教育財政新機制實施及對策思考——對湖北省4個縣的調查[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龍文佳;薛海平;;新機制對城鄉(xiāng)義務教育財政資源均衡配置影響的實證研究[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汪曦;張智敏;;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生存狀態(tài)研究——基于湖北省黃陂、潛江兩地的調查[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薛海平;郭俞宏;;中國義務教育投資效率問題研究:回顧與展望[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強;我國義務教育財政模式與選擇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王欣雙;中國教育供給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4 馬華泉;城市化中教育投資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輝榮;教育經費區(qū)級統(tǒng)籌對鄉(xiāng)鎮(zhèn)成人學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鑫;促進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財政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3 聶亮;民族地區(qū)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4 齊志文;教育轉移支付的受益歸宿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2年
5 顏語;企業(yè)對中小學教育捐贈行為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付衛(wèi)東;公共財政體制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譯勻;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收入、支出及運行現(xiàn)狀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馬建斌;農村初中教育經費保障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陳書國;湖南新機制政策執(zhí)行的體制障礙及其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10 黃金;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滿超,丁延慶;中國義務教育財政面臨的挑戰(zhàn)與教育轉移支付[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孫志軍;杜育紅;李婷婷;;義務教育財政改革:增量效果與分配效果[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1期
3 王善邁,袁連生,劉澤云;我國公共教育財政體制改革的進展、問題及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袁振國;縮小差距——中國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對特困農戶子女就學問題的調研與思考[J];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7年08期
6 范先佐;付衛(wèi)東;;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成效、問題及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周大平;;新機制在實施中走向完善[J];教育;2006年13期
8 付耀勝;劉勝華;;構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思考[J];教育財會研究;2006年04期
9 付衛(wèi)東;;“新機制”實施后農村義務教育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湖北省農村中小學的調查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07年05期
10 王善邁,李春玲;我國中小學教育經費的撥款體制[J];教育與經濟;199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華棟;;從擇校現(xiàn)象談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J];科學經濟社會;2011年01期
2 殷永清;付文娟;;保定市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3 靳娟;個人教育投資的均衡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李敏;;義務教育不均衡發(fā)展的原因淺析及對策[J];中小學校長;2009年11期
5 關蔚;;區(qū)域推進 均衡發(fā)展——山東省榮成市區(qū)域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21期
6 田曼;;從受教育權剖析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7 郭均鵬;王濤;李汶華;;欠發(fā)達地區(qū)教育均衡發(fā)展機制設計[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李勇;;政策視角下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9 朱靜;試論辦學體制與教育供求的關系[J];教育與經濟;2001年01期
10 王建蓮;;發(fā)揮政府在促進教育公平中的職責[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記者 趙正元;北京“小升初”謀求均衡公平[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讓孩子都上“好學校”[N];發(fā)展導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劉華蓉;教育均衡:讓孩子都上“好學!盵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本報評論員;在積極發(fā)展中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本報評論員;政府對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負主要責任[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馮華;飲食行為與健康[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教育均衡實施與對策[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宋留成;從鄂西山區(qū)走進美國[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郭安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勇兵;我國公共教育投資的優(yōu)化配置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3 方芳;教育投資的均衡性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954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9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