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的當代困囿與重構(gòu)
本文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的當代困囿與重構(gòu) 出處:《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年2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 評價體系 反思與構(gòu)建
【摘要】: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伴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fā)展已走過30個年頭,它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引導作用,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和合理化提供了決策依據(jù)。但由于受社會發(fā)展、評價主客體分離、內(nèi)外部機制失聯(lián)、定性與定量評價失調(diào)等因素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仍然存在著目標狹隘、過程失效、標準單一和機制靜態(tài)等方面的困境,需要建構(gòu)多元準確的評價目標、以人為本的評價標準、有序協(xié)調(diào)的評價過程和動態(tài)持續(xù)的評價機制。
[Abstract]: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one through 30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It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a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main evaluation object, separ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chanisms los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isorders and other factors, the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ill exist target narrow, single standard and process failure, static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lemma, need to construct multi element accurate evaluation target,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people-oriented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ion and orderly and dynamic continuous evaluation mechanism.
【作者單位】: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生工作部;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201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的第30個年頭,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伴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fā)展也已走過30個年頭,它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與持續(xù)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和合理化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jù)。但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作為一個涉及主體、客體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堅強,杜蘇;大眾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創(chuàng)新[J];江蘇高教;2004年04期
2 王茂勝,邵莉莉;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科學內(nèi)涵及其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2年21期
3 項久雨;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的特點及其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林麗;周國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動態(tài)多元評價體系的構(gòu)建[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2 趙志川;趙素云;;論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zhì)網(wǎng)絡評價系統(tǒng)的構(gòu)建[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07年03期
3 劉瑞平;蔣傳東;馬文革;葉紹燦;;構(gòu)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檢查評估體系探析[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喬永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的新方法探析——模糊綜合評價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5 劉永志;王媚;;大眾文化沖擊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年12期
6 曾凡東;本科生導師工作評價的理論與模式[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7 姚會彥;陳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研究述評[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年03期
8 錢靜;;簡析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的特點與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年03期
9 張曉輝;;網(wǎng)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確定性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10 蔡海生,郭旭,張學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體系的探討[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瓊;“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zhuǎn)換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吳廣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3 鄒麗梅;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gòu)建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4 劉新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為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穎;大學生犯罪成因的多維度審視[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張威;馬克思主義人學視閾中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能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劉倩;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過程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汪詠波;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運行過程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鄭夕春;新時期大學生違法犯罪現(xiàn)象與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沈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敏;新時期大學生班級群體的建設[D];河海大學;2006年
10 劉軍;中外高等教育評價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瀟;網(wǎng)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3期
2 趙曉芳,張誠;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馬曉靜;試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對策[J];中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毛玉楠,楊紹安;利用網(wǎng)絡建構(gòu)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白海若;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涂剛鵬;論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7 邵建防,羅騁;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8 楊杰;網(wǎng)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9 金菊;新世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10 何純芳;現(xiàn)代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2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shù)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3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jié)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6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陳玉民;;探索網(wǎng)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志軍;;寬容——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新理念[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9 段文靈;;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辯證[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內(nèi)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shù)研究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國亮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后;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顧海良;從戰(zhàn)略角度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以人為本不斷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連日報;2005年
5 記者 尹濱;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報;2005年
6 管向群;構(gòu)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報;2003年
7 李紅;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4年
8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4年
9 程天權(quán);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王山;加強黨組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zhì)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獻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jié)構(gòu)”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瑋哲;大學生寬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學;2008年
2 劉兆軍;“博客社區(qū)”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D];復旦大學;2008年
3 趙瓏;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郭春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評(1949-1957)[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強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閱讀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轉(zhuǎn)型同構(gòu)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9 張藝昆;高校畢業(yè)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構(gòu)建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孔北平;社會轉(zhuǎn)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特點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43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4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