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美好的教師生活——教師職業(yè)幸福的建構
[Abstract]:Occupational happiness is the purpose of teachers' life and the inner direction of good teachers' life, which represent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piritual state of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happiness exists in the daily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individual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At present, it is possible for teachers to build up profess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acy; to regard teaching as "call"; to empower themselve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o cooperate with peers; to walk out of "comfort zone" and to continu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possible path for teachers to construct career happiness.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項目青年課題“教師專業(yè)道德及其建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CEA110116) 2009年山東省高等學校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山東省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研究與實踐”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經(jīng)費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檀傳寶;論教師的幸福[J];教育科學;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先伍;理性與情感:亞里士多德與孟子倫理思想的差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曹世華;法律信仰的語境與定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賈旭東;弗洛姆論市場與道德[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4 孟維杰,王冬艷;情感教育憂思與方略[J];北方論叢;2001年03期
5 李春霞;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兩種文化的整合[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6 宋向紅;阿尼瑪與阿尼姆斯——論曹禺早期劇作的角色配置模式[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胡衛(wèi)平;國外思維培育的理論與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8 沈文欽;;何謂“為學術而學術”——純學術觀的類型學考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1期
9 廖申白;私人交往與公共交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廖申白;;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轉變:兩個世紀的主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愛華;張有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溫寶蘭;;淺談游戲對兒童人格的影響[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汪鳳炎;;“德”的含義及其對當代中國德育的啟示[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張愛華;張有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祥林;;京劇男旦藝術之我見[A];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2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金美福;教師自主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唐漢衛(wèi);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礎[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杜曉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轉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jīng)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10 曾芬鈺;論我國城市化戰(zhàn)略的可持續(xù)性[D];廈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玉東;教師培訓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成黎明;論大學教師教學以人為本[D];湖南大學;2005年
3 郎補俄;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芳;中學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5 朱道書;論中小學管理的創(chuàng)新[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楊朝華;中學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滯后的成因及對策[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錢曉麗;弗洛姆人道主義倫理學及其教育學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黃祖明;素質教育的視角:校內考試改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9 楊進;尊重的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常玉榮;打造完美人性[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均平;大學師德建設的現(xiàn)狀及改革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麗英;;正確引導教師職業(yè)價值取向 預防和解除教師職業(yè)倦怠[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2 王鳳花;;教學質量監(jiān)控中教師話語保障機制探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01期
3 林高明;;課堂中“人稱關系”的教育意味[J];基礎教育;2007年04期
4 孫自強;;教師的教育情感及其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1年21期
5 朱國榮;;磨課·磨人[J];小學數(shù)學教育;2011年04期
6 葉偉龍;;民辦學校教師的自我調節(jié)[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7 李焱;;市域學科教研網(wǎng)建設的探索[J];河北教育(綜合版);2011年02期
8 蘭繼洲;;試析普通高校影視表演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9 段安陽;;專業(yè)成長:從“眾人推車”到“發(fā)動引擎”[J];江蘇教育;2011年17期
10 盧惠斌;;一份請調報告:留與不留的兩難抉擇[J];江蘇教育;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有志;任拉利;;貧困地區(qū)教師激勵機制芻議[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2 喻斌;;民辦學校年級管理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單從凱;;網(wǎng)絡教育e-Educator呼之欲出[A];“網(wǎng)絡時代的遠程開放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林;榮瑩;;不再強迫——教師心理評估個案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鄧邦明;;構建和諧校園,,讓學校成為師生樂園[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6 王鵬;高峰強;;高中階段教師職業(yè)枯竭的多層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讓教師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推進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8 張秀芳;;從角色的視角思考教師的主體價值[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9 胡維芳;;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希華;;教師心理素質探析[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呂雪莉;喬正孝代表:聽報告談教育有三個沒想到[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葛春霞;西方教師職業(yè)倦怠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3 任英杰 劉興富;隱性知識傳遞與分享的創(chuàng)新平臺[N];天津教育報;2008年
4 左圣群;“80后”與“90后”教育感言[N];安陽日報;2010年
5 首都師范大學 蘆艷芳;考量師德應與社會進程合拍[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趙小雅;合作是教師重要的專業(yè)品性[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未來的希望[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8 ;師德——教師隊伍建設的永恒主題[N];天津日報;2005年
9 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孫勤東;提升教師自主發(fā)展意識的策略構思[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10 山東省淄博高新區(qū)考古室 晏t
本文編號:2233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23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