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的基本假設及其建設原則
本文選題:教育制度 + 建設原則。 參考:《教學與管理》2012年01期
【摘要】:正深化課程改革必須建立教育政策的支持系統(tǒng),制度建設是實踐教育政策最為重要的支持手段。新制度經(jīng)濟學給教育制度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也讓我們意識到教育的發(fā)展依賴教育制度的發(fā)展。制度經(jīng)濟學的理論研究是基于"經(jīng)濟人"的人性假設展開的,經(jīng)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具有有限理性,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upporting system of educational policy in deepening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pporting mean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policy.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rovides a new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inking mode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system, and also makes us realiz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ystem.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s based on the human natur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who pursues the maximization of benefits and has limited rationality.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學飛;茶世俊;;理論導向的教育政策經(jīng)驗研究探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4期
2 曾曉潔,代俊;當代西方公立學校制度中的“國家觀念”與“市場邏輯”[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璽;;科技與人文精神斷裂后的反思[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2 胡祥云;;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與人文性[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張俊;“視域融合”及其現(xiàn)代性意義檢審[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4 趙炬明;;高等教育研究科學化——對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發(fā)展的一點感想[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4期
5 張影舒;魏耕原;;探文明嬗變之痕——論《詩經(jīng)》幾首田獵詩[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6 馬林林;;教學文本闡釋的有效性與師生對話關系的重建[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年01期
7 李培鋒;;關于新時期文學本質研究的立場和方法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5期
8 頓德華;;試析人文自然觀[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04期
9 王成;;“人文”:中國古代文論的哲性之思[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10 于唯德;;從《畫皮》看現(xiàn)代夫妻關系的文化訴求[J];電影文學;2010年1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瑛;社會轉型期我國大學資源競爭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趙周寬;后形而上學與美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拓;電子媒介文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繼恒;環(huán)境法的人文精神論綱[D];武漢大學;2011年
5 唐健君;審美倫理視域中的身體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翟靜麗;個人教育選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馮霞;人學視野中的人文體育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江林;高師理科專業(yè)教育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楠;高等教育省級統(tǒng)籌權力結構優(yōu)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董婧;論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大學人文教育[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3 任少飛;我國高校引智政策變遷研究[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1年
4 付佩佩;梁實秋早期文學思想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娟;林則徐遣戍新疆的心路歷程與詩文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頓德華;生態(tài)美學視野中的謝靈運山水詩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7 崔曉娟;新疆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發(fā)展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8 馬彬彬;中世紀晚期神哲學與近代人文主義興起之內在關聯(lián)[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杜學敏;海德格爾的藝術創(chuàng)造之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黃復生;轉型時期政府教育管理職能范式的轉變[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林小英;;中國教育政策過程中的策略空間:一個對政策變遷的解釋框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4期
2 涂端午;陳學飛;;西方教育政策研究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賀雪峰;;回歸中國經(jīng)驗研究——論中國本土化社會科學的構建[J];探索與爭鳴;2006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冀文秀;;元朝蒙古族教育的異彩華章[J];陰山學刊;2010年04期
2 王長樂;;簡論有意義的教育思想[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3期
3 郭婭;周洪宇;;試論教育史學的學科體系[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俞景華;;央視《實話實說》欄目總策劃楊東平在本刊實話實說——教育制度的不公導致教育不公平[J];教育科學論壇;2002年05期
5 魏崇輝;;新制度經(jīng)濟學意識形態(tài)生存世界的建構[J];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6 陳上仁;;教育制度與政策層面的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定位[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郭小能;陳建波;;教育的文化適應性與文化的教育依存性[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09年03期
8 白麗娟;;蒙古族教育制度的演變[J];滿族研究;2010年02期
9 張荷皎;陳時見;;美國國際教育的歷史、多重身份與新發(fā)展[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01期
10 彭炳進;;日本教育制度及改革之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199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作詩;楊克瑞;;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的制度經(jīng)濟學分析[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王立東;;數(shù)學教師職前數(shù)學教育問題的思考[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周明全;;教育制度的八大問題[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7: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C];2007年
4 杝怲夫;;未成年人司法管廌{腤 之教育制度|!介[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孫圣民;黃少安;;新制度經(jīng)濟學、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與中國井田制的興衰[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馬永霞;;高等教育活動中的“經(jīng)濟人”[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劉惠林;;關于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與變革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8 劉惠林;;關于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與變革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9 史秋衡;;教育制度變革與創(chuàng)新[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10 何柏儀;;資產(chǎn)經(jīng)營:建立和完善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制度應當研究的問題[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萍;感受異域的教育風景[N];中華讀書報;2006年
2 蕭瀚;為什么“毀”人不倦?[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4年
3 陳履生;繪畫的衰微反映了當代美術教育制度的種種弊端[N];文藝報;2005年
4 劉暢;教育的競爭與寬松[N];人民日報;2007年
5 滕征輝;反貧困的教育制度[N];中國商報;2003年
6 馮光洲;墾利風險提示減少非法出國務工[N];人民公安報;2007年
7 ;經(jīng)濟失速方醒悟,韓國開始為填鴨式教學“還債”[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8 天津市河西監(jiān)獄;深入查擺 認真整改 扎實推進教育活動向縱深發(fā)展[N];天津政法報;2006年
9 王華 侯月珍 張金龍;建長效機制 促先進性教育[N];兵團日報(漢);2006年
10 竇爾翔;新農村建設中的教育制度[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周彬;教育政策基礎的經(jīng)濟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黃清敏;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卉;跨文化語境下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李秉中;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制度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馬艷芬;教師教育發(fā)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吳玉倫;清末實業(yè)教育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趙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邱白莉;教育現(xiàn)代化指標體系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良琴;文化再生產(chǎn)視野下的中國城鄉(xiāng)教育差距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馬愛榮;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中的制度缺失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榮玲;語文課程的時滯性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書玲;教育制度的合道德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玉明;影響中國人力資本提升的制度變遷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6年
6 周冰;唐代的舞蹈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侯國昀;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索昂尼瑪;論玉樹州小學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存在的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9 劉兆勇;論教育市場化的趨勢[D];吉林大學;2005年
10 劉慶宇;明清宗室教育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546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05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