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實踐策略分析
本文選題:信息技術 + 課程整合 ; 參考:《中國電化教育》2012年12期
【摘要】:本文從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入手,首先結(jié)合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闡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信息技術與學科間關系處理不當、整合形式流于表面化、評價方式片面性、學習方法缺乏指導等。最后結(jié)合教學實踐,提出整合的實踐策略:以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指導,"主導—主體型"教學結(jié)構(gòu)進行整合;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驅(qū)動;突出教學重難點;以教育信息資源為支撐;實施多元動態(tài)的教育評價;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等方法。
[Abstract]:......
【作者單位】: 廣東汕頭澄海中學;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馬寧;余勝泉;;區(qū)域性教育資源建設與整合[J];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02期
2 何克抗;;對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論的建構(gòu)[J];中國電化教育;2008年07期
3 何克抗;;對國內(nèi)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年09期
4 王永鋒;何克抗;;建構(gòu)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國際前沿研究述評[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玉琴;許良政;;信息技術與植物生理學課程深層次整合的探索[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2 陳穎;楊逸;;課程整合背景下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缺失與構(gòu)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9期
3 張亞靜;;淺談數(shù)字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優(yōu)化整合[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10期
4 易阿丹;;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日語課程的整合[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6期
5 劉成新;徐宣清;;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配置的區(qū)域性差異研究——以山東省“十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研究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錢揚義;羅一帆;肖常磊;羅秀玲;葉靜怡;;自主開發(fā)教育信息技術平臺,強化高師生化學教師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7 胡小勇;;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區(qū)域性優(yōu)質(zhì)資源共建共享:理論框架與個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8 章飛;;基于信息技術的數(shù)學教學的思考與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9 胡曉燕;王秀玲;;基于網(wǎng)絡輔助平臺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10 劉萱;;走向“混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必然趨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孫進康;;網(wǎng)絡教學資源共享建設與應用機制研究[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2 周國鋼;;IT會計一體化教育模式研究(三)——基于建構(gòu)主義的IT與會計課程整合初探[A];第十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潔;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謝忠新;學校信息化應用評估模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理;本溪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現(xiàn)狀分析與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魏會廷;高中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自我培養(yǎng)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韓怡;寶雞市農(nóng)遠工程學校教育評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夢雅;普通高校學習支持服務的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曉曉;區(qū)域性數(shù)字化教育資源共享體系的構(gòu)建[D];南昌大學;2010年
6 牛佳;基于優(yōu)質(zhì)課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量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韓珍;高校教育信息化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促進策略探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宋愛華;鐵嶺市教育資源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1年
9 錢逸舟;基于任務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馬素娟;免費師范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呂萍;;美國TELS技術支持科學學習的研究與實踐[J];基礎教育參考;2009年04期
2 余勝泉;朱凌云;曹曉明;;教育資源管理的新發(fā)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09期
3 西之園晴夫;徐曉東;;學習環(huán)境設計與協(xié)調(diào)自律學習及遠程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05期
4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新階段的挑戰(zhàn)[J];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08期
5 趙建華;朱廣艷;;技術支持的教與學——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所Jim Slotta教授訪談[J];中國電化教育;2009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偉國;張文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誤區(qū)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年04期
2 貴雪梅;;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教學的整合[J];新課程(中學);2010年12期
3 王金玲;;簡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6期
4 張艷;;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誤區(qū)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14期
5 邱會;;淺談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成才之路;2011年21期
6 王偉;;論信息技術與學校教學活動的整合[J];軟件導刊;2005年10期
7 邱婧玲;;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看教師培訓的任務和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年01期
8 趙志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必然性及其實質(zhì)分析[J];長治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9 蘇有邦;;農(nóng)村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10 容土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探究和實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2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冽;李泰峰;;通過混合學習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本科課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黃一相;邵躍生;陳國榮;;談信息技術教師在課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3 鐘淑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全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新科;李路群;尹東輝;;淺析信息技術與通信課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李鋒;;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新課程教學有效整合,實行自主學習[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7 黃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高速通道[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8 張明凱;;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9 張雄;;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課程整合支持平臺的設計與開發(fā)[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張麗軍;;課程整合——“痛并快樂著"的嘗試[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鮑東明;觀念雖新 更需實踐[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諸暨中學校長 潘國權(quán);德育教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實踐[N];浙江日報;2000年
3 河北省保定150信箱子弟學校教務處 劉艷軍;辨析課程整合中的“整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湖南吉首大學商學院 魯明勇;課程整合到底是為了什么[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5 閻桂芬;實踐凝練課程整合五原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6 金坤榮;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唯信息技術而獨尊[N];天津教育報;2007年
7 王亞靜;淺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N];大眾科技報;2007年
8 泰州市海軍中學 趙家云;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探析[N];江蘇教育報;2011年
9 西安交通大學陽光中學 徐賜成;三“件”建設——課程整合的基石[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江蘇省高郵市臨澤鎮(zhèn)中心小學 楊文藝;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誤區(qū)與對策[N];學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穎夫;晏陽初“平民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鄧濤;教師專業(yè)合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gòu):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丁林興;“營造書香校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楊明全;論教師參與課程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鶴;沈陽市大東區(qū)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喬琴;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中華;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效能差異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胡秋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教師角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羅珊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董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宋松平;學校層面的課程整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馮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xiàn)狀及面臨問題與對策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周旅游;美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海燕;勞麗·史蒂文“課程整合沖突解決訓練”研究述評[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7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9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