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門新教育學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寫于遼寧省原主管教育的副省長張知遠先生90華誕
本文選題:新教育學 切入點:倡導者 出處:《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2年10期
【摘要】:20世紀70-80年代,時任遼寧省主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長張知遠同志,基于自身長期從事宏觀教育領導工作的切身體會,提出建立一門"新教育學"的主張,并且將"新教育學"的理念運用于教育實踐,有效地推動了遼寧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Abstract]:In the 1970s and 1980s, Comrade Zhang Zhiyuan, then deputy governor in charge of educ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a "new pedagogy", based on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of engaging in macro-education leadership work for a long time. The idea of "new pedagogy" has been applied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which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作者單位】: 遼寧教育研究院;
【分類號】:G4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旭;;反思,在課改艱難行進時[J];教育科學論壇;2006年09期
2 夏雪梅;;保守還是進步——對課程政策實施過程中“新舊交雜”現(xiàn)象的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8年18期
3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表彰功勛教師、優(yōu)秀校長和模范學校的決定[J];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報;2003年20期
4 于月萍;李潮海;;遼寧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J];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5 高國軍;;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8年度立項課題“中小學信息技術學業(yè)評價實踐研究”課題開題[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年01期
6 周陳;;遼寧舉辦暑期歷史教師講習班[J];歷史教學;1984年12期
7 ;遼寧省教育廳、衛(wèi)生廳、人事局、財政局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認真貫徹國家教委、衛(wèi)生部《關于學校衛(wèi)生保健人員有關政策性問題的規(guī)定》的緊急通知[J];中國學校體育;1988年02期
8 崔粲;張安;;遼寧省中學生“學史一得”講演競賽活動紀要[J];歷史教學;1988年11期
9 黃元維;;遼寧省民辦教育協(xié)會成立大會在沈隆重召開[J];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10 ;遼寧省民辦教育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建立[J];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報;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賓;;民辦學校產權制度改革探討[A];“銀座杯”征文及“現(xiàn)代產權制度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結海;盧漢龍;孫克勤;;上海社會發(fā)展與教育改革的關系研究:趨勢預測與問題分析[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3 張羽瓊;;推進教育公平 構建和諧貴州[A];“科學發(fā)展觀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安雅然;;遼寧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其與參加體育活動的相關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5 吳榮先;RonaldF.Levant;;性別和社會發(fā)展對中國大學生男性觀念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陳華;;學校德育五字訣[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7 李文奎;;外國教育家論教育、人與社會發(fā)展的相互關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張福愛;;“教育與農業(yè)攜手”和“科學下嫁”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9 薛煥玉;;用科學發(fā)展觀開創(chuàng)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美好未來——《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序[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10 薛煥玉;;用科學發(fā)展觀開創(chuàng)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美好未來——《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序[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民辦學校應成為教育改革的積極實踐者[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慈家野 秦逸;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期望[N];中國經濟導報;2006年
3 中國消費者報 王文郁;亂收費盯住了家長的錢袋子[N];中國消費者報;2006年
4 記者 趙雪力;遼寧援疆資金三分之二用在克州教育扶貧上[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6年
5 張竹立;“愛心井”連著山里娃[N];營口日報;2008年
6 趙世蘭;農村音樂教育令人憂高等藝術院校辦實事[N];中國文化報;2005年
7 記者 李瓊燕;突出特色 不斷創(chuàng)新 為社會發(fā)展廣育良才[N];陜西日報;2004年
8 楊法制;遼寧:首部“民辦教育條例(草案)”出爐[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9 王愛莉邋李琳;遼寧省對學校飲食突發(fā)事件實施專項防控[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7年
10 劉文波;遼寧通報14起教育亂收費[N];人民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良華;行動研究的史與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伍紅林;合作教育研究中兩類主體間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4 程亮;教育學的“實踐”關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向眾;學校轉型時期的教育評價功能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曉軍;區(qū)域視野中的鄉(xiāng)村、學校與社會[D];吉林大學;2009年
7 劉世民;錯位與抉擇[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黃林芳;教育發(fā)展機制論[D];復旦大學;2005年
9 王秀成;和諧教育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愛萍;美國“國際教育”:歷史、理論與政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光義;學校教育技術實踐中道德失范問題的調查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孫翠菊;論我國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孟紅;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本然統(tǒng)一[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唐啟秀;教育實踐理性的結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蔣軍營;論教育理論語言[D];河南大學;2008年
6 杜開飛;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阻抗的知識觀檢視[D];西南大學;2009年
7 何小忠;教育理論與實踐及其關系的嘗試性建構[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8 林潔;當代美國品格教育運動述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德華;教師實踐性知識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春梅;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542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5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