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高中新詩教學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4 09:09
詩歌,是一門獨特的語言藝術,也是集民族文化、語言思維和人文內涵于一體的文學樣式。中國新詩,自二十世紀初“五四”白話詩歌起,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展現了一幅多樣的美學圖景,凝結著豐富的詩美元素,對于學生積累與構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所要求的審美能力與審美品質等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反觀高中新詩教學,其美育價值并未受到足夠重視,新詩教學整體呈現出審美性不足的局面,具體表現為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固化、對新詩的獨特審美范式和內在精神缺乏充分認識,學生對新詩認識模糊且閱讀經驗薄弱等。筆者在閱讀朱光潛美學著作的過程中,發(fā)現他有關文藝創(chuàng)造與欣賞的審美經驗理論,實質上指向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審美教育及人格修養(yǎng)等,為發(fā)揮新詩的美育價值提供了積極借鑒。因此,鑒于新詩教學審美性缺失的處境,筆者意在汲取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有機內容,對新詩審美教學展開細致深入的研究,引導學生在感知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中提升審美能力;引領學生超越單純的學習空間,將語文課堂與生活體驗相聯系,追求文學藝術與生命實踐的融合。全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闡述本文的選題緣由,接著對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研究現狀、高中新詩教學的研究現狀、朱光潛審美經驗理...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文獻綜述
1.2.1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研究現狀
1.2.2 高中語文新詩教學的研究現狀
1.2.3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應用于語文教學的現狀
1.3 研究內容及價值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價值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獻研究法
1.4.2 教材分析法
1.4.3 案例研究法
第2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概述
2.1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產生背景
2.2 朱光潛市美經驗理論的主要內容
2.2.1 審美直覺論
2.2.2 心理距離觀
2.2.3 審美移情說
2.3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其他要素
2.3.1 聯想與想象
2.3.2 趣味與情趣
第3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應用于高中新詩教學的可行性
3.1 基于《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3.2 基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3.3 基于高中生的思維與情感特征
3.3.1 沉穩(wěn)的思維能力
3.3.2 復雜的情感特征
3.4 基于新詩的審美特征
3.4.1 多元的審美形態(tài)
3.4.2 獨特的語言范式
3.4.3 出新的意象內涵
3.4.4 豐富的情感意蘊
第4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視野下高中新詩教材及教學現狀分析
4.1 高中語文教材的新詩選文概況
4.1.1 選文的數量:必修與選修互補中見豐富性
4.1.2 選文的創(chuàng)作年代:必修與選修互補中見連續(xù)性
4.1.3 選文的詩群流派:必修與選修互補中見璀璨多元
4.2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視野下的高中新詩教學存在的不足
4.2.1 缺乏對學生思維與情感特征的關注
4.2.2 缺乏對新詩審美特征的深入剖析
4.2.3 缺乏拓展審美視野與空間的意識
第5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指導下的高中新詩教學策略
5.1 基于審美感知,開拓審美直覺
5.1.1 通過積累語言知識,涵養(yǎng)審美直覺
5.1.2 通過入情的誦讀感知,深化審美直覺
5.2 調試心理距離,啟發(fā)審美想象
5.2.1 平衡詩歌與現實的實用距離,發(fā)揮審美想象的創(chuàng)造性
5.2.2 平衡學生與詩人的情感距離,尊重審美想象的規(guī)律性
5.3 發(fā)揮審美移情,品味詩情之美
5.3.1 審美移情應立足意象,把握詩人情感
5.3.2 審美移情需關注字句,窺見幽微情緒
5.3.3 審美移情可借助聯想訓練,促進情趣交流
5.4 拓展審美視野,提升審美情趣
5.4.1 整合審美資源,促進審美趣味的廣博純正
5.4.2 強化生命體驗,促進審美趣味的創(chuàng)新鮮活
5.5 高中新詩《雨巷》教學設計及評價
5.5.1 《雨巷》教學設計
5.5.2 《雨巷》教學設計評價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詩審美教學策略初探——以《在哈爾蓋仰望星空》為例[J]. 孫小羽. 北方文學. 2018(36)
[2]朱光潛前期對康德—克羅齊美學的批評——從《文藝心理學》到《克羅齊哲學述評》[J]. 張郁乎. 中國文學批評. 2018(02)
[3]中學新詩審美教學的思考[J]. 張玉花. 語文教學之友. 2018(02)
[4]現代語文呼喚新詩審美教育[J]. 易華麗,潘涌. 語文建設. 2017(16)
[5]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課程的特質[J]. 王寧. 中學語文教學. 2016(11)
[6]“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 溫儒敏. 課程.教材.教法. 2016(11)
[7]移情:語文課堂的神韻之源[J]. 王玲玲. 小學教學參考. 2016(25)
[8]同課異構:立足學情,展示根底——評三篇《雨巷》的教學設計[J]. 張玉新. 中學語文教學. 2016(07)
[9]抓住新詩的特質教學[J]. 何郁. 語文建設. 2016(07)
[10]新詩教育的頑疾、缺位、應對策略及其“新實驗”[J]. 陳仲義.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博士論文
[1]中國現代新詩語言形態(tài)特征及其發(fā)生研究[D]. 夏瑩.華中師范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朱光潛“心理距離說”理論研究[D]. 康忠娜.湖北民族學院 2018
[2]比較視野下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研究[D]. 張芳.貴州師范大學 2017
[3]現代詩歌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孫穎.山東師范大學 2017
[4]高中語文新詩教學現狀研究[D]. 劉玉花.閩南師范大學 2017
[5]高中現代詩歌情趣化教學研究[D]. 周靜.閩南師范大學 2016
[6]朱光潛論審美經驗研究[D]. 王春紅.寧夏大學 2016
[7]《大堰河—我的保姆》閱讀研究[D]. 歐陽羽.福建師范大學 2016
[8]高中現代詩教學困境及對策初探[D]. 練修從.福建師范大學 2016
[9]高中語文新詩教學問題淺析[D]. 高琳.華中師范大學 2014
[10]中學語文現當代詩歌審美教學探究[D]. 吳曉琴.海南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88227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文獻綜述
1.2.1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研究現狀
1.2.2 高中語文新詩教學的研究現狀
1.2.3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應用于語文教學的現狀
1.3 研究內容及價值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價值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獻研究法
1.4.2 教材分析法
1.4.3 案例研究法
第2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概述
2.1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產生背景
2.2 朱光潛市美經驗理論的主要內容
2.2.1 審美直覺論
2.2.2 心理距離觀
2.2.3 審美移情說
2.3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的其他要素
2.3.1 聯想與想象
2.3.2 趣味與情趣
第3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應用于高中新詩教學的可行性
3.1 基于《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3.2 基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3.3 基于高中生的思維與情感特征
3.3.1 沉穩(wěn)的思維能力
3.3.2 復雜的情感特征
3.4 基于新詩的審美特征
3.4.1 多元的審美形態(tài)
3.4.2 獨特的語言范式
3.4.3 出新的意象內涵
3.4.4 豐富的情感意蘊
第4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視野下高中新詩教材及教學現狀分析
4.1 高中語文教材的新詩選文概況
4.1.1 選文的數量:必修與選修互補中見豐富性
4.1.2 選文的創(chuàng)作年代:必修與選修互補中見連續(xù)性
4.1.3 選文的詩群流派:必修與選修互補中見璀璨多元
4.2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視野下的高中新詩教學存在的不足
4.2.1 缺乏對學生思維與情感特征的關注
4.2.2 缺乏對新詩審美特征的深入剖析
4.2.3 缺乏拓展審美視野與空間的意識
第5章 朱光潛審美經驗理論指導下的高中新詩教學策略
5.1 基于審美感知,開拓審美直覺
5.1.1 通過積累語言知識,涵養(yǎng)審美直覺
5.1.2 通過入情的誦讀感知,深化審美直覺
5.2 調試心理距離,啟發(fā)審美想象
5.2.1 平衡詩歌與現實的實用距離,發(fā)揮審美想象的創(chuàng)造性
5.2.2 平衡學生與詩人的情感距離,尊重審美想象的規(guī)律性
5.3 發(fā)揮審美移情,品味詩情之美
5.3.1 審美移情應立足意象,把握詩人情感
5.3.2 審美移情需關注字句,窺見幽微情緒
5.3.3 審美移情可借助聯想訓練,促進情趣交流
5.4 拓展審美視野,提升審美情趣
5.4.1 整合審美資源,促進審美趣味的廣博純正
5.4.2 強化生命體驗,促進審美趣味的創(chuàng)新鮮活
5.5 高中新詩《雨巷》教學設計及評價
5.5.1 《雨巷》教學設計
5.5.2 《雨巷》教學設計評價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詩審美教學策略初探——以《在哈爾蓋仰望星空》為例[J]. 孫小羽. 北方文學. 2018(36)
[2]朱光潛前期對康德—克羅齊美學的批評——從《文藝心理學》到《克羅齊哲學述評》[J]. 張郁乎. 中國文學批評. 2018(02)
[3]中學新詩審美教學的思考[J]. 張玉花. 語文教學之友. 2018(02)
[4]現代語文呼喚新詩審美教育[J]. 易華麗,潘涌. 語文建設. 2017(16)
[5]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課程的特質[J]. 王寧. 中學語文教學. 2016(11)
[6]“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 溫儒敏. 課程.教材.教法. 2016(11)
[7]移情:語文課堂的神韻之源[J]. 王玲玲. 小學教學參考. 2016(25)
[8]同課異構:立足學情,展示根底——評三篇《雨巷》的教學設計[J]. 張玉新. 中學語文教學. 2016(07)
[9]抓住新詩的特質教學[J]. 何郁. 語文建設. 2016(07)
[10]新詩教育的頑疾、缺位、應對策略及其“新實驗”[J]. 陳仲義.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博士論文
[1]中國現代新詩語言形態(tài)特征及其發(fā)生研究[D]. 夏瑩.華中師范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朱光潛“心理距離說”理論研究[D]. 康忠娜.湖北民族學院 2018
[2]比較視野下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研究[D]. 張芳.貴州師范大學 2017
[3]現代詩歌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孫穎.山東師范大學 2017
[4]高中語文新詩教學現狀研究[D]. 劉玉花.閩南師范大學 2017
[5]高中現代詩歌情趣化教學研究[D]. 周靜.閩南師范大學 2016
[6]朱光潛論審美經驗研究[D]. 王春紅.寧夏大學 2016
[7]《大堰河—我的保姆》閱讀研究[D]. 歐陽羽.福建師范大學 2016
[8]高中現代詩教學困境及對策初探[D]. 練修從.福建師范大學 2016
[9]高中語文新詩教學問題淺析[D]. 高琳.華中師范大學 2014
[10]中學語文現當代詩歌審美教學探究[D]. 吳曉琴.海南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88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58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