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素”理論下《偉大的悲劇》的解讀及其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2-01-09 06:42
《偉大的悲劇》這一篇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節(jié)選自茨威格的歷史特寫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一篇名為《奪取南極的斗爭》的文章。從“失敗者”斯科特的角度記敘了這一段南極角逐的過程和結(jié)果,茨威格對于這一段經(jīng)歷的真實敘述和獨特的敘事方式與情感表達,使得這一篇文章在初中教材選文中具有獨到的教學意義和審美意義。但在新課改進行的如火如荼的現(xiàn)今,這篇文章卻仍舊停留在根據(jù)“偉大”和“悲劇”這兩個意義板塊來解讀的現(xiàn)狀上,解讀的過程和結(jié)果都過于程式化,違背了新課標對于閱讀教學的要求。因此,本文根據(jù)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學“四要素”理論,嘗試從傳統(tǒng)的的解讀模式中跳脫出來,用更加完善的各個要素角度都獨具特色的解讀方式進行教學設計。本文一共分為三大章節(jié),第一章為理論概述,主要解釋說明何為“四要素”理論,以及分別從四個要素的角度論述了他們和其他三個要素的關聯(lián);第二章為理論應用說明,主要說明“四要素”理論應用《偉大的悲劇》解讀對接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教學現(xiàn)狀評述,主要解釋說明傳統(tǒng)的解讀意義太過于固定,且學生的解讀主體地位不明確;第三章為筆者本人根據(jù)四要素理論綜合教材因素和學情因素對本篇文章做出的幾個不同角度的教學設計,以期...
【文章來源】: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四要素”理論
一、作品
二、作者
三、世界
四、讀者
第二章“四要素”理論解讀《偉大的悲劇》的原由
一、“四要素”理論對接閱讀教學的完整性
(一)要素對接的完整性
(二)環(huán)節(jié)對接的完整性
二、“四要素”理論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一)符合閱讀定義的要求
(二)符合對于學生的要求
(三)符合閱讀發(fā)展的要求
三、《偉大的悲劇》解讀現(xiàn)狀較為單一
(一)解讀意義較為固定
(二)忽略作品本身的特點
(三)壓抑學生的個性化生成
第三章“四要素”理論下的解讀及其教學設計
一、作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及其教學設計
(一)作者角度下的解讀
(二)作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二、世界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及其教學設計
(一)世界角度下的解讀
(二)世界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三、作品+讀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及其教學設計
(一)作品+讀者角度下的解讀
(二)作品+讀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比較和細節(jié)中感受“悲”——《偉大的悲劇》“悲劇內(nèi)涵”之細讀分析[J]. 高傳龍. 山東教育. 2015(27)
[2]抓日記,解悲情——《偉大的悲劇》長文短教反思[J]. 祝林. 學語文. 2015(03)
[3]敘事學視野下的文本解讀與教學——以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為例[J]. 馬南.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05)
[4]在悲劇中論崇高,從痛苦中識英雄——《偉大的悲劇》文本新解[J]. 葉黎明,洪安琪. 語文建設. 2015(01)
[5]《偉大的悲劇》教學實錄[J]. 張俊娜. 語文教學通訊. 2013(Z2)
[6]《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J]. 王正玲. 中學語文教學. 2013(05)
[7]努力揭示文本的“隱蔽意義”——《偉大的悲劇》研究述評[J]. 安楊華. 中學語文教學. 2013(01)
[8]《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J]. 郭艷萍. 語文教學通訊. 2012(26)
[9]新課程文本解讀新思維系列講座(二十) 記敘性文本解讀要從摹狀詞開始——《偉大的悲劇》解讀與教學[J]. 徐江. 語文教學通訊. 2011(35)
[10]《偉大的悲劇》課堂實錄[J]. 孟玲. 語文教學通訊. 2008(11)
碩士論文
[1]茨威格傳記作品研究[D]. 蘭莉麗.四川師范大學 2010
[2]中學語文多元解讀教學探究[D]. 張婧.西北師范大學 2007
[3]簡析新課標下中學語文文學作品的多元解讀教學[D]. 徐洪菊.山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78168
【文章來源】: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四要素”理論
一、作品
二、作者
三、世界
四、讀者
第二章“四要素”理論解讀《偉大的悲劇》的原由
一、“四要素”理論對接閱讀教學的完整性
(一)要素對接的完整性
(二)環(huán)節(jié)對接的完整性
二、“四要素”理論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一)符合閱讀定義的要求
(二)符合對于學生的要求
(三)符合閱讀發(fā)展的要求
三、《偉大的悲劇》解讀現(xiàn)狀較為單一
(一)解讀意義較為固定
(二)忽略作品本身的特點
(三)壓抑學生的個性化生成
第三章“四要素”理論下的解讀及其教學設計
一、作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及其教學設計
(一)作者角度下的解讀
(二)作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二、世界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及其教學設計
(一)世界角度下的解讀
(二)世界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三、作品+讀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及其教學設計
(一)作品+讀者角度下的解讀
(二)作品+讀者角度解讀下的《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比較和細節(jié)中感受“悲”——《偉大的悲劇》“悲劇內(nèi)涵”之細讀分析[J]. 高傳龍. 山東教育. 2015(27)
[2]抓日記,解悲情——《偉大的悲劇》長文短教反思[J]. 祝林. 學語文. 2015(03)
[3]敘事學視野下的文本解讀與教學——以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為例[J]. 馬南.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05)
[4]在悲劇中論崇高,從痛苦中識英雄——《偉大的悲劇》文本新解[J]. 葉黎明,洪安琪. 語文建設. 2015(01)
[5]《偉大的悲劇》教學實錄[J]. 張俊娜. 語文教學通訊. 2013(Z2)
[6]《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J]. 王正玲. 中學語文教學. 2013(05)
[7]努力揭示文本的“隱蔽意義”——《偉大的悲劇》研究述評[J]. 安楊華. 中學語文教學. 2013(01)
[8]《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J]. 郭艷萍. 語文教學通訊. 2012(26)
[9]新課程文本解讀新思維系列講座(二十) 記敘性文本解讀要從摹狀詞開始——《偉大的悲劇》解讀與教學[J]. 徐江. 語文教學通訊. 2011(35)
[10]《偉大的悲劇》課堂實錄[J]. 孟玲. 語文教學通訊. 2008(11)
碩士論文
[1]茨威格傳記作品研究[D]. 蘭莉麗.四川師范大學 2010
[2]中學語文多元解讀教學探究[D]. 張婧.西北師范大學 2007
[3]簡析新課標下中學語文文學作品的多元解讀教學[D]. 徐洪菊.山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781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57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