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復興與道德重建
本文關鍵詞:國學復興與道德重建
更多相關文章: 國學熱 道德重建 二字 中國傳統(tǒng)學術 孟子說 修身齊家 中華文化傳統(tǒng) 中華傳統(tǒng)美德 仁者愛人 考據之學
【摘要】:10月16至18日,為期三天的首屆孔學堂·國學圖書博覽會讓"國學"二字再度成為焦點。國學的含義是什么?如何看待當下的"國學熱"?學習國學在當代有何價值和意義?記者就此專訪著名學者吳光教授。
【作者單位】: 當代貴州;
【關鍵詞】: 國學熱;道德重建;二字;中國傳統(tǒng)學術;孟子說;修身齊家;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仁者愛人;考據之學;
【分類號】:G122
【正文快照】: 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第六,傳統(tǒng)文化概念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官方話語中,如“和諧社會”“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都不同程度吸收了國學元素。:國學的內涵在古今有何區(qū)別,你個人如何定義國學的概念?吳光:“國學”一詞,古今涵義不同。國學在古代指國家最高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杰;;當前國學熱中應注意的幾種傾向[J];理論視野;2007年01期
2 栗子;;談所謂“國學熱”[J];華夏文化;2007年01期
3 劉曉林;;中國國學熱的背后[J];觀察與思考;2007年08期
4 劉曉林;;這樣的國學熱,可以嗎?[J];觀察與思考;2007年08期
5 滕復;;邁入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文化準備——也談國學熱的背后[J];觀察與思考;2007年08期
6 ;《中華圣人》在國學熱中問世[J];領導科學;2007年14期
7 孫小韻;;缺乏精神的“國學熱”[J];社會觀察;2007年09期
8 劉丹忱;;國學熱與國學的定位和前瞻[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年01期
9 趙士林;;“國學熱”中迎“五四”[J];粵海風;2008年03期
10 阮航;;國學熱之我見[J];新學術;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羅璇;;“國學熱”的冷思考[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教育——德育論叢(第二輯)[C];2012年
2 ;什么叫國學熱——在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成立大會上的講演(節(jié)選)[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8年第1期(許嘉璐會長文化論談專輯)[C];2008年
3 詹佳;;由“國學熱”反思中國的全球文化角色[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4 樓宇烈;;國學百年啟示錄[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5 蔡運龍;;老一代科學家更多地繼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11:我國科技發(fā)展的文化基礎[C];2007年
6 陳鴻祥;;“五四”新思潮與當代“國學熱”——學習瞿秋白“五四”論札記[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三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小寧 實習生 黃輝煌;學者眼中的國學熱[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2 王杰;當前“國學熱”興起的主要原因[N];北京日報;2007年
3 陳漱渝;國學熱三思[N];中國藝術報;2007年
4 虞云國;“國學熱”與“經典熱”背后的憂與喜[N];貴陽日報;2007年
5 錦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遲克舉;“國學熱”的“冷思考”[N];遼寧日報;2007年
6 雷鐸;“國學熱”中的是是非非[N];南方日報;2007年
7 陳漱渝;國學熱中的沉思[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8 虞云國;“國學熱”與“經典熱”之我見[N];文匯報;2007年
9 張衛(wèi)波;“國學熱”的文化透視[N];學習時報;2006年
10 省社科院研究員 雷鐸;國學熱的冷思考[N];南方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晶;新吟誦的興起及其文化意義[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呂(呂+呂);傳統(tǒng)與反傳統(tǒng)的糾結[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965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69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