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時期南社文人重新進行文化選擇的原因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7-20 16:19
本文關鍵詞:新文化運動時期南社文人重新進行文化選擇的原因初探
更多相關文章: 新文化運動 時期 南社 文人 重新 進行 文化 選擇 原因 初探
【摘要】:南社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歷時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文學團體,1909 年 成立,1923 年瓦解。由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發(fā)起,以江南士人為基礎, 會員規(guī)模一度達到 1100 多人,多為中國同盟會會員。因“操南音而不忘 其舊”而得名,因“想和中國同盟會做犄角”而與辛亥革命結緣,以“欲 一洗前代結社之弊,作海內文學之導師”為己任。主要集會形式是“雅 集”,社團刊物《南社叢刻》。 辛亥革命是南社政治理想的輝煌來處,使南社文人在歷史的渦流中 重溫“幾、復風流”。辛亥革命失敗后,南社失去了政治上的依托對象, “重見漢官威儀”的夢想破滅,陷入墮落與分化。新文化運動來臨時, 南社受到新文化運動主將的批判,運動之初被不加區(qū)別地掃入舊文人的 陣營。歷史的變革,使南社在挽歌中經歷著論爭、內訌、分裂,最終在 新舊夾擊的窘境與自身的局限中走向分裂。 舊南社的覆滅并非偶然。南社向往新的變化,但卻又有著無法擺脫 的舊文化的淵源。在舊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南社文人始終在半新不舊中掙 扎和徘徊,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南社文人在辛亥革命失敗后,陷 入窘境與覆滅,必須在時代的潮流里重新進行文化選擇。 第一,南社和國粹主義、民族主義的關系說明南社始終徘徊在新舊 文化之間。南社最早的 17 位會員幾乎都曾經是國粹派的成員,國粹派雖 然呼喚“國魂”,倡導國學,但是有很深的大漢族主義觀念。此外,南社 雖然擁護辛亥革命,在民族主義觀點上與之契合,但南社文人推翻清朝 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建立民主的國家,而是為了恢復舊式王朝中的漢人文 化。 第二,南社“欲一洗前代結社之弊”的文化理想落空!赌仙纭返闹 - 39- WP=44 碩士學位論文 新文化運動時期南社文人重新進行文化選擇的原因初探 要文體形式是詩,主要語言工具是文言文;其詩風亦承襲古人,這使南 社無法擺脫古典文學的深刻烙印。南社的成員分散龐雜,很難統(tǒng)一管理 和組織,但是南社的領導者又希望采取集權制的管理方式,這兩者之間 的矛盾必然導致南社的內訌以致分裂。其時,上海最有影響的報刊多由 南社成員主持筆政,這一高妙的經營策略使南社獲得了暫時的輝煌,享 有較高的文名;但是一旦政治活動失敗,失去了政治理想的維系,經營 策略也無法挽回南社的分裂。 第三,南社“作海內文學之導師”的文化理想落空。南社批判晚清 詩壇領袖同光體詩人,認為他們模仿宋代的詩歌,是保守的、腐朽的, 提出宗法三唐的文學主張。在當時引起了很廣泛的爭論。南社詩人認為 自己最終會取代同光體詩人,“為民國騷壇樹先聲”。但是實際上,南社 的文學成就始終沒有超越同光體詩人。而且,同光體詩人在思想和文化 風格上的缺陷,南社詩人也沒能擺脫。在文化淵源上,他們無法劃清界 限,南社和同光體的對立并不象南社詩人自己強調的那么徹底。 第四,南社的政治理想是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這個理想 把本來文化主張各異的文人凝聚在一起,并帶給南社短暫的輝煌與光榮。 約十分之一的社友為革命捐軀,贏得了生前死后的名聲。南社成員把自 己比喻成辛亥革命的“犄角”,當這個理想破滅,“犄角”折斷,聯(lián)系南 社的紐帶也隨之崩斷。 第五,酒社和賄選事件使南社徹底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辛亥革命失 敗后,南社文人很失落,結成“酒社”,共同追懷過去的光榮,對未來充 滿絕望,不再有創(chuàng)社之初的壯懷激烈。1923 年的賄選事件是南社歷史上 最大的丑聞,南社文人認為,賄選議員不但禍及國家,而且辱及南社。 此事曝光后,南社徹底瓦解。 第六,新文化運動中,南社受到了猛烈的批判,面對新思想的沖擊, -40- WP=45 碩士學位論文 新文化運動時期南社文人重新進行文化選擇的原因初探 南社內部也出現了巨大的分歧。雖然在失落的日子里,南社一直期待著 新的機會,但是新運動來臨時,他們卻發(fā)現,歷史不再需要他們,新的 英雄登場了。在歷史的潮流中,南社文人面臨著新的文化選擇。 南社以批判舊的文壇領袖登場,以被新的文壇主將批判收場。其分 裂與瓦解的深層次原因,對于給南社和南社文人一個真實的歷史定位是 非常重要的,也是進入南社綜合研究的介入點,值得深思與探討。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I206.6
【目錄】:
- 前言5-6
- 一. 國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淵源6-12
- (一) 國粹主義--舊中有新6-10
- (二) 民族主義--新中有舊10-12
- 二. “欲一洗前代結社之弊”之理想的落空12-23
- (一) 文學類型與活動形式的舊派色彩15-17
- (二) 分散龐雜與集權制的矛盾17-21
- (三) 經營策略與政治理想的維系作用21-23
- 三. “作海內文學之導師”之理想的落空23-27
- (一) 終未領民國騷壇先聲23-25
- (二) 從唐宋之爭看南社與同光體劃不清的界限25-27
- 四. 犄角的折斷--政治理想的落空27-29
- 五. “自己的時代”徹底失去--酒社與賄選事件29-33
- (一) 在酒社中醞釀著瓦解29-31
- (二) 喪鐘由誰敲響--賄選事件31-33
- 六. 末路英雄何去何從?33-37
- 結語37-38
- 注釋38-42
- 參考文獻42-43
- 論文摘要(中文)43-46
- 論文摘要(英文)46-50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春明;新文化運動時期南社文人重新進行文化選擇的原因初探[D];吉林大學;2004年
2 陳曉華;陳去病文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王愛秀;陳去病的啟蒙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68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56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