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國學論文 >

民國學人對朱熹心性論的心理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6-27 10:20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學人對朱熹心性論的心理學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民國學者汪震、江恒源、陳鐘凡、陳青之等從心理學的層面對朱熹心性論作出分析,并對其心理學思想作了闡述,認為朱熹對心、性、情、欲、意、志、才、知覺、思慮等心理要素作了界定,對各心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建構(gòu)了初步的心理學體系。在此基礎(chǔ)上,他們還進一步分析朱熹的心理學在宋代心理學乃至中國古代心理學史上的地位。這種從心理學層面對于朱熹心性論的研究,不僅是民國時期朱子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當今仍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哲學系;
【關(guān)鍵詞】民國時期 朱熹 心性論 心理學
【基金】:2012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百年朱子學研究精華集成”(12JZD007)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東亞朱子學的承傳與創(chuàng)新研究”(13&ZD062)
【分類號】:B244.7
【正文快照】: 當今對于朱熹心性論的研究,大都從哲學層面入手,以朱熹理氣論為基礎(chǔ),進一步分析朱熹有關(guān)心性的概念和思想。此外,也有一些心理學家,從心理學的層面分析朱熹心性論[1]255-270。事實上,對于朱熹心性論的心理學分析,早在民國時期就已展開,并且取得了一些相關(guān)研究成果。重要的是,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騰;;儒家“中庸”之傳統(tǒng)法文化觀照[J];北方法學;2011年02期

2 徐瑾;;論中西方“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質(zhì)區(qū)別[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儲朝暉;探析孔子之“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1期

4 吳志超;中國古代養(yǎng)生心理學思想試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5年01期

5 費延偉;;孟子人性論的分析[J];才智;2009年14期

6 劉洪杰;;淺析墨子的義利觀[J];才智;2012年05期

7 張愛菊;;孔子的創(chuàng)新學習思想[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8 歐陽侖;心理科學的生命力在于超越與容納[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1期

9 彭海芹;;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教師心理素質(zhì)分析[J];成人教育;2010年08期

10 傅琳凱;王立仁;;論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鄭奕;;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核心價值觀[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李毅紅;;公德教育與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設(shè)——以公共圖書館建設(shè)為例[A];世界城市北京發(fā)展新目標——2010首都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徐朝旭;;論墨家“興天下之利”的技術(shù)價值觀[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4 李夢;;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自然倫理觀[A];生態(tài)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2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熊韋銳;正念療法的人性論迷失與復歸[D];吉林大學;2011年

4 邵南征;社會道德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趙華;清末十年小說與倫理[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徐烈;關(guān)東武術(shù)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8 陳衛(wèi);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孫春偉;法律意識中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10 陳健松;先秦德治法治關(guān)系論[D];黑龍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吉;契嵩孝親觀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豪華;修身課——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D];蘇州大學;2010年

4 曹碩;中國本土化心理治療方法的當代史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劉博;論維新時期的“群己和諧”思想[D];西北大學;2010年

6 劉東陽;廣告與中國傳統(tǒng)倫理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海豐;儒家行政倫理思想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現(xiàn)代借鑒[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胡志榮;論當代中國女性的倫理困境與出路[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裴圣軍;先秦儒家道義論發(fā)生學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孫繼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漢代司法運行機制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喜斌;;朱熹理學心性觀與太極陰陽說之關(guān)系探微[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陶俊;;從陶、韋之辨看心性論對朱熹山水詩的影響[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張樹青;;略論《大乘起信論》對朱熹心性論的影響[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呂妍凝;;朱熹心性論當代研究評估報告[J];青年文學家;2011年12期

5 劉立夫;;朱熹的儒佛之辨[J];哲學研究;2008年11期

6 高壽鵬;;簡論朱熹集大成之理學思想[J];青年文學家;2010年11期

7 張琴;;胡宏與朱熹關(guān)于《中庸》心性思想之分歧[J];求索;2010年09期

8 姜廣輝;朱熹心性哲學的范疇定位[J];孔子研究;1993年04期

9 查金萍;;論朱熹對韓愈的接受[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蔡方鹿;宋代理學心性論及其特征[J];哲學研究;1992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建立;;從心性論看朱熹對佛學思想的吸收與融會[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朱瑞熙;;二論朱熹的政治主張[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3 牛力達;;簡論朱熹對易學發(fā)展的貢獻[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4 邵良棋;;淺談朱熹的“德治”思想[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5 陳其芳;;朱熹與武夷山[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6 國伯成;;紀念先哲朱熹[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7 鞠盛;;詠朱熹[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8 周予同;;朱熹之經(jīng)學[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9 何乃川;林振禮;;朱熹“逃禪歸儒”的思想轉(zhuǎn)變[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10 鄭學檬;;在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學術(shù)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代序)[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志堅;九江也是“朱熹”郵票的原地[N];中國集郵報;2010年

2 張放;藏在深村的朱熹祠堂[N];成都日報;2005年

3 云大附中 劉翥;溫暖心靈的聲音[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4 高秀昌;二程洛學與朱熹閩學[N];光明日報;2004年

5 安慶師范學院 朱守良;朱熹《家訓》:從個人修養(yǎng)到民族文明[N];光明日報;2008年

6 倪俊峰 陳建希 林建國 陳航;《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在福建隆重首發(fā)[N];中國集郵報;2010年

7 楊暉 丁曉雄;朱熹故里著力打造園林城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8 方懷銀;“古徽州”應為“朱熹”郵票的原地[N];中國郵政報;2010年

9 陳國代;名山留圣跡 過化在人心[N];閩北日報;2010年

10 程勇;朱熹美學研究的新思路[N];中國文化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廷中;云南民國時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2 薛其林;民國時期學術(shù)研究方法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楊常偉;民國時期山西農(nóng)業(yè)科技[D];山西大學;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qū)地域互動關(guān)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陸漢文;民國時期城市居民的生活與現(xiàn)代性(1928—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黃正林;黃河上游區(qū)域農(nóng)村經(jīng)濟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學;2006年

7 吳秀梅;民國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8 楊茜;民國時期上海民俗書刊出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金兵;民國時期職業(yè)指導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王芹;民國時期檔案法規(guī)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長生;朱熹山水詩的淵源與嬗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常建勇;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煌明;理念與天理——柏拉圖與朱熹[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曉平;民國時期福建的土匪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5 吳靜;民國時期學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學;2002年

6 王淑霞;圣賢——朱熹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月華;民國時期新疆石油開發(fā)研究[D];新疆大學;2005年

8 劉斌;民國四書文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方;民國時期的新興職業(yè)女性[D];吉林大學;2006年

10 蘇剛;民國時期職業(yè)教育立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學人對朱熹心性論的心理學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4894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894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082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