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國學教育的一種品牌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brand valu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and the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culture and economics and taking the Chinese Wushu bran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when th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popular, in the face of the emphasis on brand effect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situation that Chinese Wushu is in a dilemma under the sports brand,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br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brand is pointe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ympic Games and Chinese Wushu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nique brand effect of Chinese Wushu will add a beautiful scenery to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to find the largest development space.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分類號】:G8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崗;吳松;;中國武術:一種理想化的技擊藝術[J];體育文化導刊;2007年02期
2 王崗;邱丕相;;以反求正與以正求正——論武術與奧林匹克運動的不可兼容[J];體育文化導刊;2006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俊奇;;中西文化沖突與武術發(fā)展之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時吉光;喻學才;;我國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綜述[J];長沙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王崗;方國清;;中國武術:一種君子文化的新詮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王俊奇;;從武術入奧失利引發(fā)的文化思考[J];體育學刊;2007年02期
5 魏彪;趙岷;;全球化視野下對中國武術文化的再認識[J];搏擊(武術科學);2007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朱婷;浙江農村美術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調查與思考[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2 勾玉華;我國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效保護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3 江俊世;試論明代武術繁榮的社會基礎[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邱丕相,馬文國;武術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當代意義[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李世雁,曲躍厚;論過程哲學[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楊建營;從20世紀武術的演進歷程探討其發(fā)展趨向[J];體育科學;2005年07期
4 王崗,張大志;欲望,競技體育的“無間道”[J];體育文化導刊;2005年08期
5 劉占魯,蘇長來;武術套路是技擊的藝術化[J];體育學刊;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江;“武術外交”的一頁——記中國武術代表團首次訪問美國[J];中華武術;2002年06期
2 陸草;;大巧若拙[J];搏擊;2004年07期
3 王俊璞;;村岡久平被譽為和平使者 為中日武術交流作貢獻[J];中華武術;2005年12期
4 徐其成;;中國武術在日本[J];遼寧體育科技;1982年05期
5 曾乃梁;廣島陣前灑汗水——記備戰(zhàn)亞運會的中國武術集訓隊[J];中華武術;1994年10期
6 關文明;中國武術的文化特征與發(fā)展前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7 劉銳;中國武術文化的哲學內涵[J];四川體育科學;2000年01期
8 姚向穎;談武術如何走向奧運[J];遼寧體育科技;2003年03期
9 劉占魯,蘇長來;從游戲論的角度看中國武術的奧運歷程[J];體育學刊;2004年01期
10 楊銀波;;武者眼中的中國武術之困[J];少林與太極;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寶強;;中國武術國際化進程的市場營銷學詮釋[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2 王震;韓麗云;張東洋;;中國武術與韓國跆拳道段位制度的比較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3 王柏利;王崗;;中國武術發(fā)展的技術底線:打練統(tǒng)一[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4 唐韶軍;;試論發(fā)展“競技武術”的理論依據[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申國卿;;文化學視野下的21世紀中國武術發(fā)展戰(zhàn)略[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6 李永;;中國武術文化推廣的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7 汪如鋒;周之華;趙萍;申德義;;中國武術奧運之旅的武術文化傳承與傳播思考[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8 王家忠;;淺論中國武術文化思想的現(xiàn)代流變[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9 王三;馬燕萍;;和諧社會與中國武術在農村發(fā)展服務體系建設[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10 林志剛;周士菊;;關于開發(fā)2008奧運武術旅游資源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崗;奧林匹克背景下的中國武術教育價值[N];中國體育報;2008年
2 華億;沉睡的中國功夫[N];華夏時報;2010年
3 記者 崔毅;中國武術要借資本之力[N];財經時報;2001年
4 商報記者 鄭潔;體校涉足功夫產業(yè)探索發(fā)展新模式[N];北京商報;2010年
5 劉瀟瀟;文化內涵助中國武術走向“國際化”[N];工人日報;2007年
6 駐約旦使館武官處 馬曉明;中國武術約旦成時尚[N];中國文化報;2003年
7 ;中國武術如果進入奧運會項目如何設置[N];中華新聞報;2001年
8 劉易源;中國武術產業(yè)應對WTO[N];市場報;2002年
9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qū)機械專業(yè)大三學生 張泗斌;將中國武術引進青島校園[N];青島日報;2010年
10 曾凡華;中國武術打“市場套路”[N];中國商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秉珍;論中國武術的國際化發(fā)展[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2 袁金寶;當代中國武術社會影響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馬文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術教育與學校武術[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4 丁麗萍;吳越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5 劉祖輝;中國近現(xiàn)代武術思想演變的階段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戴國斌;武術的文化生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俊峰;普通高等學校散打課程開發(fā)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8 王家忠;荊楚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9 李龍;歷史學視野下的中國武術教育[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10 田學建;人學視野中傳統(tǒng)武術價值思維方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佳斌;國學視野下中國武術的學科歸屬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包磊;李小龍對中國武術推進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張平安;探驪中國武術中“黃金分割”思想[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王焰鋼;科學與人文的融合[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光亮;推動中國武術進入奧運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彭春;近代以來中國武術嬗變及其評述[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盛杰;需要層次理論視域下對中國武術發(fā)展方向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張瑾;中國武術博物館觀眾參觀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9 劉會賓;新中國武術發(fā)展部分特征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10 馬寧(Emmanuel Dablemont);從中西文化的視角論中國武術傳播[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001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40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