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法學尋根
本文選題:中國法學 + 法學理論; 參考:《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摘要】:在給2005級山東大學法理學博士生授課時,我們討論了一個命題:如何認識"中國法學"?有沒有中國法學?如果說有中國法學的話,它指的是什么意義上的中國法學?如果堅持屬地主義,中國大地上確實存在著產(chǎn)量豐富的法學作品。我們的各種法學雜志、綜合性雜志上發(fā)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學招牌的文章,盡管這里面充滿了重復的內(nèi)容。各種出版社近20年來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學著作與教材,可以說中國的法學出現(xiàn)了繁榮的局面,法學成了人文社會科學中的"顯學"。如果我們認真研讀這些法學文章與著作,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被視為中國法學的"產(chǎn)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學術語,敘述的是西方的法學故事,講解的是西方的法學原理和精神。這無疑使中國境內(nèi)的法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西方傳來的法學被當成了中國法學的主流,而傳統(tǒng)中國文化與當代法學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明顯,起碼從形式上看,出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斷裂現(xiàn)象。一百多年前,中國人確定了向西方學習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進學習西方法學似乎不會產(chǎn)生太多的立論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學人也看到了所謂西方的沒落,因而出現(xiàn)了各種批判與反思的理論,這使得我們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沖撞,使得我們的思想呈顯更多的矛盾。于是,處于成長與發(fā)展階段的各個學科(包括法學在內(nèi))似乎都存在"向何處去"的問題。帶著對法學將走向何方這一問題的思索,我們與《山東社會科學》雜志社共同組織了"法學的中國化"問題筆談,以期呼應"中國的法學向何處去"以及目前興起的國學熱潮,歡迎各位學人參與討論。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 proposition : how to know the Chinese law ? Is there a Chinese law ? If there is a Chinese law ? If there is a Chinese law ,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law and the modern jurisprudence .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謝遐齡;中國社會是倫理社會[J];社會學研究;1996年06期
2 徐忠明;如何思考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意義[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史廣全;陳顧遠中華法系研究初探[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鄧正來;中國法學向何處去(上)——建構“中國法律理想圖景”時代的論綱[J];政法論壇;2005年01期
5 舒國瀅;在歷史叢林里穿行的中國法理學[J];政法論壇;2005年01期
6 黃宗智;認識中國——走向從實踐出發(fā)的社會科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宗亮;;權利政治初論——方法、觀念與實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張守文;;論經(jīng)濟法學的特異性范疇[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任曉;;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論地區(qū)研究與21世紀中國社會科學的追求[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劉清玉;“準弱勢群體”:對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下崗職工的再思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田飛龍;;本土資源與法律多元——重讀蘇力之《法治及其本土資源》[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7年02期
6 王海燕;;中國法律社會學研究述評與展望[J];邊緣法學論壇;2009年02期
7 尚海濤;;會通賠命價制度與恢復性司法之可能性[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張寶祥,聞鳳蘭;儒家價值觀與中國市場化轉型[J];長白學刊;2004年03期
9 呂德文;;中國研究三十年[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3期
10 曾凡躍;論法理念之中西差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云武;;地區(qū)城市化度與居民的社會交往[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孫志海;;宗教信仰影響道德倫理生活的內(nèi)在機制研究——從謝遐齡的文化比較理論談起[A];首屆國際道德哲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趙玉增;;從主體視角看法律思維對法治建設的意義[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4 徐忠明;;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歸本土?[A];法律史學科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5 張中秋;陳煜;;2005年法律史學科新進展[A];法律史學科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6 李訓虎;;無序中的秩序——我國刑事證據(jù)開示改革反思[A];證據(jù)理論與科學——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談新敏;;中原傳統(tǒng)文化與公民意識[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曉暉;論宏觀調(diào)控決策的法律調(diào)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紅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xiàn)路徑[D];南開大學;2010年
3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崔聰聰;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5 陳雙;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間形態(tài)的和諧嬗變[D];重慶大學;2010年
6 趙延東;下崗職工的社會資本與再就業(yè)[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李愛年;環(huán)境法的倫理審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吳衛(wèi)軍;法理與建構:中國司法改革的宏觀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董才生;社會信任的基礎:一種制度的解釋[D];吉林大學;2004年
10 章禮強;民法本位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U喎,
本文編號:18072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0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