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易經(jīng)文獻學研究展望
本文選題:易經(jīng) 切入點:文獻學 出處:《周易研究》2003年01期
【摘要】:易學研究是當代國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新世紀里,易經(jīng)文獻整理如何發(fā)展和繼續(xù),這是從事易學研究的文獻學者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文章針對學科的走向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個人的見解和主張。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Sinology. In the new century, how to develop and continue the documents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s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the scholars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need to think abou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ersonal opinions and opinions.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分類號】:B2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川;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總集述略[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2 周國林;張舜徽先生歷史文獻學成就述要[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間刻書及其文化貢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程曦;貞悔考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顧明棟;;審美暗示:中國古代的開放性文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王純;“史學三裴”在文獻學上的貢獻[J];圖書與情報;2001年03期
7 包和平;我國古代漢文民族文獻書目概述[J];圖書與情報;2002年03期
8 紀曉平;王鳳華;;歷史學家吳楓的古典文獻學成就初探[J];圖書與情報;2005年06期
9 萬彩紅;;古人的圖書價值觀及其影響[J];圖書與情報;2007年01期
10 邢麗;;試論《易傳》中的象辭關(guān)系[J];才智;2009年2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吉定;;回顧與展望:庾信研究六十年[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廖名春;;《左傳》、《國語》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勝坡;二十世紀易學本體論的兩條基本路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耿朝暉;釋慧皎《高僧傳》文學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崔朝輔;《易緯》易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趙炎峰;先秦名家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李華;漢魏六朝宴飲文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張國立;紀昀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國飛;《文選》詩歌詞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海燕;薛道衡詩文箋注與考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肖業(yè)偉;清代官修書畫典籍的文獻學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干艷娟;宮體詩創(chuàng)作題材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5 牟菲;南朝吳聲與吳地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牛宣巖;阮元的歷史文獻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亮;民國時期我國圖書館學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與特征[D];西北大學;2011年
8 馮瑞;北宋歷史地理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徐海曉;漢魏六朝賦序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劉酩詩;《古詩十九首》在魏晉六朝唐代的傳播接受[D];暨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安綱;易學結(jié)構(gòu)在《西游記》中的應用[J];運城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5期
2 楊汝舟;;《易經(jīng)》哲學研究[J];周易研究;1991年04期
3 岳峰;《易經(jīng)》英譯風格探微[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周山;;“周易熱”中的兩個重要問題——兼談《易經(jīng)》的邏輯方法[J];探索與爭鳴;1991年02期
5 高桂芬;;《周易》研究論文索引(四)[J];周易研究;1990年02期
6 宗小榮;;《易經(jīng)》及“易學”[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7 陳明紹;;易經(jīng)的由來、內(nèi)涵及時代背景[J];民主與科學;1993年03期
8 李燕杰;;易海揚其波[J];教育藝術(shù);2006年06期
9 劉紅旗;;淺議乾卦爻辭[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10 李景輝;趙永久;;《易經(jīng)》與風水[J];城色(尚家);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儀明;;試論易學心理學的特質(zhì)[A];第四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暨第二屆亞健康經(jīng)絡調(diào)理學術(shù)研討會精選論文集[C];2010年
2 郭威;;應用易學思想和物理化學知識重新認知四大環(huán)境1[A];第四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暨第二屆亞健康經(jīng)絡調(diào)理學術(shù)研討會精選論文集[C];2010年
3 王寅;;四論語言的體驗性——《易經(jīng)》與認知語言學的語言體驗觀對比初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郭小武;;沫若文獻學發(fā)凡[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5 李宇銘;;人以陽氣為本的陰陽觀[A];第三屆泛中醫(yī)論壇·思考中醫(yī)2007——中醫(yī)“治未病”暨首屆扶陽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張子俠;張永瑾;;略論文獻學學科的多途發(fā)展[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劉建芹;;運用易經(jīng)智慧 構(gòu)建和諧課堂[A];首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暨第九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研討會、第十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殷平善;龐杰;;醫(yī)史文獻學科亟待加強[A];第十二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牛力達;;簡論朱熹對易學發(fā)展的貢獻[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10 趙安民;;易學與國學國醫(yī)斷想[A];首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暨第九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研討會、第十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晏飛;50歲后學易經(jīng)樂天知命[N];中山日報;2008年
2 記者 丁必裕;天臺與清華大學在京舉辦中國易道論壇[N];臺州日報;2010年
3 記者 李開義;黃懿陸獲易經(jīng)學術(shù)金獎[N];云南日報;2010年
4 畢喜才 徐競;“南雨軒” 實用易學走向社會[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5 書影;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顏炳罡;易學與人文關(guān)懷[N];光明日報;2004年
7 張文智;易學的現(xiàn)代價值[N];光明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小李;輕松英語 易學易賣[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9 張濤;具教材普及之形體 備學術(shù)創(chuàng)新之品質(zhì)[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記者 李碩;易經(jīng)祖庭文化研究院在淮陽揭牌[N];周口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壯維;“方陣”卦序的構(gòu)擬及《周易》初始形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王長紅;宋人筆記所載易學資料述論[D];山東大學;2010年
3 高新滿;俞琰易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肖滿省;明代福建易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韋東超;明代老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吳童;消渴病中醫(yī)文獻與證治方藥規(guī)律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7 張汝金;解經(jīng)與弘道[D];山東大學;2007年
8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趙海麗;北朝墓志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解國旺;明代古詩選本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茂峰;易經(jīng)管理模式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2 葉拉太;論古藏文文獻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孫新會;易學陰陽五行推類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4 辜婷;易經(jīng)智慧與朱德群的抽象油畫[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1年
5 廖良梅;宋代文獻學淺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文明;鄭樵與文獻學淺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小芹;《漢書·藝文志》文獻學價值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8 紀征瀚;古本草歌賦的文獻研究[D];中國中醫(yī)研究院;2005年
9 高原;蔡清理學視域下的易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逄錦波;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的理論構(gòu)成[D];青島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6975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9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