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精神氣象及其現(xiàn)代啟示
本文選題:孟子 切入點:精神氣象 出處:《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孟子的精神氣象高遠、剛健而博大——如巍峨聳立的泰山,俯視天下、高瞻遠矚,縱覽全局而又立意卓然;又如高山流水,滾滾而下、奔騰不息,生命力旺盛且持久;亦如汪洋大海、茫茫宇宙,有氣吞山河、包裹天地之氣魄。而其精神氣象之根本,則是那種合德天地、渾然與萬物同體的精神——"仁"。一個人擁有了這種精神,其內在生命就可以像滾滾源泉一樣,生生不息。孟子的精神氣象,正是今天的中國所需要的,它對于當今中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學研究、教育改革等問題,無疑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Abstract]:Mencius' spiritual atmosphere is high, vigorous and broad-such as the towering Mount Tai, overlooking the worl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world, and looking 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intent Zhuo Ran, but also such as the high mountains and running water, rolling down, surging, vitality and lasting; It is also like the vast ocean, the vast universe, there is a magnificent swallowing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he spirit of heaven and earth is wrapped in the spirit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essence of its spiritual atmosphere is the spirit of "benevolence", which is the same as all things. A person has this spirit. The inner life of Mencius can be like a rolling source. Mencius' spiritual atmosphere is exactly what China needs today.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today,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so on. There is no doubt a profound guiding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AJ2007-13)
【分類號】:B222.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國良;戴震對理學的解構與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王國良;朱熹理學的解構與中國哲學傳統(tǒng)的再詮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劉剛;宋玉大小言賦寓意探微[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胡云喬;洛克和盧梭的契約政府理論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5 廖名春;從郭店楚簡和馬王堆帛書論“晚書”的真?zhèn)蝃J];北方論叢;2001年01期
6 何莊;論尚清審美心理的思想之源——道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廖新平;廖建平;;現(xiàn)代中國人生哲學的特征及其意義[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吳鋒,趙利屏;論傳統(tǒng)孝道的價值和現(xiàn)代轉換[J];東方論壇;2001年02期
9 暴慶剛;論莊子自由思想之超越品格(上)[J];東方論壇;2004年01期
10 蔣廣學;鄭板橋自然主義藝術觀與十八世紀中國思想的發(fā)展[J];東南學術;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影;;“以哲學代宗教”:馮友蘭的宗教觀[A];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馬鵬翔;;馮友蘭“天地境界說”與馬斯洛“自我實現(xiàn)論”比較研究[A];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春;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芳恒;馮友蘭社會文化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藝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4 易崇輝;時間的線團[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剛;學與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林丹;王陽明哲學的現(xiàn)象學解讀[D];北京大學;2005年
7 王志捷;賀麟文化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吳曉玲;宋明理學視野中的法律[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王新營;本心與自由[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圣河;莊子對原始巫教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馬亞男;論馮友蘭的人倫學說[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劉湘蘭;崇高·優(yōu)美·滑稽[D];湘潭大學;2002年
4 張剛;中國傳統(tǒng)孝道探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黨輝;本體與存在:王陽明哲學的一體兩面[D];河南大學;2003年
6 毛哲山;朱熹和栗谷理氣論之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7 林孝f,
本文編號:1584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8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