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錢穆先生國學思想的再認識
本文關(guān)鍵詞: 錢穆 國學研究 民族精神 中國文化史 西方文化 中國文學史 民族文化傳統(tǒng) 中國歷史與文化 中國文化傳統(tǒng) 中國歷史發(fā)展 出處:《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錢穆先生的國學研究是以中國史學為軸心,和合匯通經(jīng)學、文學、佛學以及諸子學等,構(gòu)成一個淵懿宏通的體系。其核心是以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實際形態(tài)及其特殊性為基礎(chǔ),闡揚中國歷史與文化傳統(tǒng)之光輝燦爛以及其恒久不衰的生命活力,彰顯中國學術(shù)思想源流演變之真相,以期認識國家民族永久生命之所寄、民族德行精神之所載以及社會革新之所本。錢先生的國學著作及其貫注其中的人文信仰,是新世紀振興國學、弘揚民族文化的先導與典范,應(yīng)當予以珍視。
[Abstract]:Qian Mu's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al form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which is formed by the Huotong Confucian Classics, Literature, Buddhism and the School of thought, and so on, which form a system of "Yuan Yi Hongtong", whose core is based on the actual form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To expound the splendor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its everlasting vitality, to reveal the truth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permanent life of the nation and the nation, The ethical spirit of the nation and the origin of social innovation. Mr. Qian's work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 humanistic beliefs are the forerunners and models of revitalizing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century, which should be treasured.
【作者單位】: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分類號】:G12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建新;;梁啟超與錢穆的專門史觀及方法論之比較——以《中國歷史研究法》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肖建新;;宋代的監(jiān)察機制[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3 徐新平;提高新聞史教學的吸引力[J];當代傳播;2004年04期
4 陸玉芹,朱峰;薪火相傳 各領(lǐng)風騷——錢穆余英時中西文化觀比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羅越媚;中西德育傳統(tǒng)及其比較[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宋薇;錢穆文學美學思想論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宋薇;馬力;;從“文以載道”到“藝術(shù)就是人生”——錢穆美學思想基本問題論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宋雄華;中國藝術(shù)的美學追求——盡善盡美[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徐衛(wèi)衛(wèi);論賈寶玉欲求之邊緣性[J];紅樓夢學刊;2004年03期
10 陳亞麗;;二十世紀末中國散文史上的奇觀——老生代散文(下)[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敦琴;;張謇成敗辯證觀[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2 陳寶良;;明初心學鉤沉[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勇;價值理性與中國文論[D];四川大學;2002年
2 程勇;漢代經(jīng)學視野中的儒家文論敘述[D];復旦大學;2003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黃飛;論中國現(xiàn)代抒情散文的詩意追求[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鮑嶸;高深學問與國家治理[D];廈門大學;2004年
6 南哲鎮(zhèn);唐代諷諭文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王恩華;學術(shù)越軌與大學學術(shù)管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吳曉玲;宋明理學視野中的法律[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姚金菊;轉(zhuǎn)型期的大學法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郭明;中國監(jiān)獄學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元驪;五代禮制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楊位儉;歷史喧囂中的文化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薛峰;序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羅立桂;網(wǎng)絡(luò)文學的創(chuàng)作特征及其對傳統(tǒng)文學寫作品格的解構(gòu)[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競紅;會通中西 傳承創(chuàng)新——三、四十年代梅貽琦通才教育思想和實踐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6 宋衛(wèi)紅;審美視域中的意識形態(tài)[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丁潔;中西方雕塑空間的異同比較[D];清華大學;2004年
8 劉麗;“學院派”東北秧歌之文化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9 耿晶;史眼與慧識[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10 王安功;清初文人尺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志哲;;《春秋左傳研究》和童書業(yè)教授[J];讀書;1980年11期
2 白壽彝;;悼念顧頡剛先生[J];史學史研究;1981年01期
3 牟潤孫;;從《通擰胡注表微》論援凈先師的史學[J];史學史研究;1981年01期
4 葛嫻;陸宏德;;語言學家趙元任[J];新聞戰(zhàn)線;1981年08期
5 李得賢;顧頡剛先生與西北[J];青海社會科學;1982年03期
6 拱辰;史學漫談[J];文史哲;1982年05期
7 胡審嚴;魯迅關(guān)心平民教育二、三事[J];成人教育;1982年01期
8 張旭光;;回憶王觀堂先生的自沉[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9 ;張維華教授和中西交通史研究[J];文史哲;1983年01期
10 周立升;環(huán)淵考辨[J];齊魯學刊;198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映彤;;創(chuàng)作與設(shè)計[A];湖北省第十一屆楚天創(chuàng)新包裝設(shè)計評比論文集[C];2004年
2 謝金良;;關(guān)于國學研究的若干思考[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何方昱;;錢穆大學教育思想與實踐述要[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歐陽禎人;學術(shù)界推出郭店楚簡研究成果[N];光明日報;2000年
2 王磊;燦爛金秋 聞香識書[N];光明日報;2000年
3 韓三洲;海外學人生活的另一面[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0年
4 張曉唯;胡適與錢穆[N];團結(jié)報;2000年
5 江濤;北京召開語言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N];文學報;2000年
6 姜振瑜、陳炳山、張偉;把時間還給學生[N];新華日報;2000年
7 吳小如;我們需要常識[N];中華讀書報;2000年
8 胡學常;列文森的意義[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趙敏;智者的心想[N];中國保險報;2001年
10 趙敏;歷史是對現(xiàn)實的絕好注解[N];中國保險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盧文蕓;變革與局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吳nI南;無錫國專與現(xiàn)代國學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盧毅;“整理國故運動”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轉(zhuǎn)型[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侯宏堂;從陳寅恪、錢穆到余英時[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誠;論古典文獻數(shù)字化[D];蘇州大學;2004年
2 王培文;中國境內(nèi)朝鮮無政府主義運動史論(1919-1945)[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楊光;從胡適的“國學”研究看其治學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徐波;和合會通之魂[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胡金榮;論錢穆的人生哲學思想[D];南昌大學;2006年
6 翁e鹲,
本文編號:15195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1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