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新詞新語初探
本文關鍵詞:《朱子語類》新詞新語初探
【摘要】: 《朱子語類》是朱熹講學語錄的匯集,雖然仍有一定的文言成分或書面語色彩,但口語程度相對較高,而且篇幅長達230萬字,,比較客觀地反映了1170年至1270年這100年之間南宋語言的實際,加之當時已刊印出版,因此可視為“同時資料”,是我們研究南宋時期漢語詞匯的最有價值的語料之一。 《朱子語類》的成書的南宋時期是漢語詞匯從單音詞向復音詞過渡的重要階段,書中復音結構的語言單位已占多數(shù),這些復音詞語有不少是承古而來的,但更有大量未見于先代的新詞語。這些新詞語是南宋時期社會生活的體現(xiàn),折射出這一時期詞匯的時代色彩,反映了這一時期詞匯系統(tǒng)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同時,作為宋儒講學語錄的《朱子語類》,保存了大量當時人們口中常用的通俗習語和成語,這些生動鮮活的詞語,構成了漢語詞匯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代表了南宋時代人民群眾的語言思維創(chuàng)造力,在詞匯史的研究方面彌足珍貴。因此,對于《朱子語類》中新詞新語的研究有助于豐富我們的漢語詞匯發(fā)展史。 新詞的界定一直都比較困難,本文采用目前學術界關于新詞研究的通用辦法,即以《漢語大詞典》所收錄的《朱子語類》中的詞語為主要依據(jù),以《辭源》、《宋語言詞典》、《近代漢語詞典》、《漢語大字典》等工具書為輔助,再檢索《四庫全書》、《國學寶典》的電子版及《電子佛典集成》等電子語料,著重考查宋代之前及同時代的文獻,通過對這些文獻的檢索,排除在宋代之前已經(jīng)存在的詞語,并利用佐證材料確定其為宋代產(chǎn)生的新詞新語。 對于確定出的《朱子語類》中的新詞,我們選取新復音詞作為研究重點,從構詞形式角度,將這些新復音詞分成聯(lián)合式、偏正式、動賓式、動補式、主謂式、附加式、重疊式、聯(lián)綿詞等八大類,我們發(fā)現(xiàn)《朱子語類》中的新復音詞不僅形式豐富完備、內(nèi)部結構嚴整,而且語義內(nèi)涵豐富,比較真實客觀地體現(xiàn)了南宋時期社會生活,也進一步驗證了在漢語詞匯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復音詞逐漸增多是漢語詞匯發(fā)展的總趨勢這一規(guī)律。除了大量新詞之外,《朱子語類》中也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新語。我們主要對其中的三字新語、四字及四字以上的新語進行了考究,發(fā)現(xiàn)這些語義淺顯通俗、形象色彩鮮明、運用靈活多變的新語具有很強的語言創(chuàng)新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但當時被廣泛使用,在后世的文獻中也多有呈現(xiàn)。這種旺盛生命力夯實了《朱子語類》在漢語詞匯發(fā)展史上的地位。這些新詞新語的產(chǎn)生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通過化用古語產(chǎn)生和運用各種造詞方法產(chǎn)生兩大類。其中以各種造詞方法的運用最為普遍,具體表現(xiàn)為詞法學造詞、句法學造詞、修辭學造詞、語音學造詞四種方式。化用古語造詞一方面體現(xiàn)了《朱子語類》中語言的繼承性,同時更展現(xiàn)了《朱子語類》中語言發(fā)展演變的一面。各種造詞方法的普遍運用,反映了《朱子語類》中詞語的規(guī)范性和系統(tǒng)性,而修辭學造詞和語音學造詞法的運用,更使得《朱子語類》中的詞語平添了許多形象美和韻律美。 在對《朱子語類》中新詞新語的考證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大詞典》在收錄《朱子語類》中的詞語時還存在詞目失收、書證偏少偏晚、義項失立和釋義失當?shù)葐栴}。因此在本文的末章,我們將搜集到的相關例證逐一列舉分析,以彌補《漢語大詞典》的上述不足,力圖為辭書日后的修訂完善提供一點參考。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H13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金文;陳平;;《漢語大詞典》書證勘誤——以《南齊書》為例[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2 梁吉平;陳麗;;《漢語大詞典》辨誤兩則[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程碧英;;《朱子語類》新詞札記[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羅曉林;;從漢譯佛典看《漢語大詞典》的失誤[J];河池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張樂成;;淺析《漢語大詞典》對“戶”的釋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5期
6 羅小如;;《漢語大詞典》“結軌”、“結轍”考義[J];龍巖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陳平;;《漢語大詞典》書證勘誤(三)[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4期
8 朱成華;;《漢語大詞典》“乘羨”釋義商榷[J];青年文學家;2011年16期
9 曹小栻;;《禪苑清規(guī)》釋詞[J];漢語史學報;2009年00期
10 賀衛(wèi)國;;詈詞“兔子”考[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崇高;;《漢語大詞典》鹽文化詞語商補[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四輯)——回顧與展望:中國鹽業(yè)體制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范崇高;陳家春;;《漢語大詞典》鹽文化詞語補釋[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3 黃志祥;;從《朱子語類》看朱熹治《春秋》之要領[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4 朱習文;李娟;;《漢語大詞典》古天文詞條補正五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馮青;;《朱子語類》中的方言詞[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王界云;周澍民;;漢語工具書編纂平臺的語料處理(提綱)[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姜建紅;;《漢語大詞典》釋義以今律古現(xiàn)象札記二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曹小云;;試論古獸醫(yī)書《司牧安驥集》在漢語詞匯史研究上的語料價值[A];紀念《元亨療馬集》付梓400周年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中獸醫(yī)學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華東區(qū)第十八次中獸醫(yī)科研協(xié)作與學術研討會暨獸藥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趙宗乙;;《漢語大詞典》釋誤四則[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趙宗乙;;“晏朝”、“晏食”正解[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葉露;天狗食月日豈蝕[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2 劉恒友;“禍”豈能“從口入”?[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3 李福唐;“廝打”還是“撕打”?[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4 唐堯;登錄·登陸·登入[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5 李開 南京大學文學院;“茶座”漫說[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甘肅聯(lián)合大學文學院 馬有;朱熹論讀書[N];光明日報;2009年
7 黃河清;“晴雨表”、“五味瓶”、“恥辱柱”確有其物[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8 任國征;連展、善連和碾轉是同一食物?[N];中華讀書報;2011年
9 張巨齡 光明日報社;提議重新規(guī)范“kǎn大山”[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王虎;“雕蟲”探源[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曉玄;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宋代新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劉杰;《朱子語類》文獻語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娜;基于《漢語大詞典》的民國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宋琳;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魏晉新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唐賢清;朱子語類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艷平;《漢語大詞典》單義項借代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張徽;《宋書》校釋[D];蘇州大學;2009年
8 周琳娜;清代新詞新義位發(fā)展演變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吳漢江;漢語物象詞語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閆從發(fā);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時代漢語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駱娟;《朱子語類》四字格詞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金丹;《朱子語類》新詞新語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4 徐艷霞;《漢語大詞典》喪葬詞語商補[D];山東大學;2011年
5 廖加;從《豆棚閑話》看《漢語大詞典》的補訂[D];廣州大學;2012年
6 張文蘭;《大唐新語》詞語研究與《漢語大詞典》的修訂[D];湘潭大學;2011年
7 劉建國;《朱子語類》比較句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8 楊海花;《爾雅》詞語與《漢語大詞典》訂補[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R壍
本文編號:1237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23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