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系統(tǒng)視角下的辜鴻銘翻譯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6 20:14
本文關鍵詞:共有系統(tǒng)視角下的辜鴻銘翻譯策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辜鴻銘 共有系統(tǒng)理論 中國古典文籍 翻譯策略
【摘要】:作為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及向西宣傳中國傳統(tǒng)國學的中國第一人,,辜鴻銘的成就離不開其復雜的文化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作為“東學西漸”的杰出代表之一,辜鴻銘大部分文章著作都用英文撰寫,游學歸國后又精研國學,其中英文造詣頗高。為向西方宣揚儒家道德思想,辜鴻銘翻譯了《大學》、《論語》等典籍。辜氏譯作一經發(fā)表,便在西方引起學者廣泛討論,并受到極大推崇。辜鴻銘為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西傳做出巨大貢獻,但人們對其翻譯作品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國內譯界對辜鴻銘翻譯的研究主要從文化翻譯視角出發(fā),或忽略了辜鴻銘處于交互文化之中的個體特殊性,或對辜鴻銘翻譯目的、動機及策略的理論研究不夠充分全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本文從共有系統(tǒng)理論出發(fā),力圖系統(tǒng)探究辜鴻銘的《論語》譯本中體現(xiàn)的翻譯思想和翻譯策略。作為一位精通西學又傾心于儒家文化的翻譯家,辜鴻銘處于中西文化的共有系統(tǒng)之中。本文運用共有系統(tǒng)理論分析了辜鴻銘對翻譯文本與翻譯策略的選擇,及辜氏《論語》譯本的接受性。筆者認為辜鴻銘的中國古籍翻譯是從促進中西文化合作的原則出發(fā),其譯者身份并不單忠實于中方或西方文化,而是在翻譯過程中起調節(jié)雙方文化合作與交流的作用。通過采用特定歷史條件下有利于中西文化發(fā)展的翻譯策略,辜鴻銘以其譯作努力消除西方對中國社會及其文化的歧視和誤解,進而提升中國文化的地位,并旨在以中國博大精深的儒家哲學思想來治愈西方文明內部暗藏的道德危機。處于中西文化共有系統(tǒng)下的辜鴻銘在翻譯過程中以當時中西文化的共同利益為出發(fā)點,在其譯文中促成二者的妥協(xié)與合作。盡管研究者對辜氏翻譯策略褒貶不一,但辜氏《論語》對西方文學界產生的巨大影響證明了其在當時文化共有系統(tǒng)下采取翻譯策略的正確性。
【學位授予單位】:魯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輝;理雅各、龐德《論語》譯本比較[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邊立紅;;操縱與改寫:辜鴻銘英譯儒經[J];山東外語教學;2009年03期
3 孫曉坤,陳壟;交易與合作——對皮姆翻譯思想的幾點反思[J];上?萍挤g;2002年03期
4 田怡俊;包通法;;辜鴻銘譯者文化身份與翻譯思想初探[J];上海翻譯;2010年01期
5 袁詠紅;辜鴻銘對晚清歷史的獨特認識[J];史學月刊;2005年04期
6 邱莉;;從讀者接受理論視角論辜鴻銘的英譯本《論語》、《中庸》[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Z2期
7 許雷;朱樂紅;;悖論中前行:辜鴻銘英譯《論語》策略反思[J];教育文化論壇;2009年01期
8 田德蓓;論譯者的身份[J];中國翻譯;2000年06期
9 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年01期
10 屠國元,朱獻瓏;譯者主體性:闡釋學的闡釋[J];中國翻譯;2003年06期
本文編號:11935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19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