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
本文是一篇專業(yè)的教育論文,主要是關于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的方面的闡述,詳情請看下面的介紹。
當我們以學生需要為基礎,確定了正確的教學理念,編寫了適當?shù)慕滩,采用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后,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確大學語文學習的目的,了解大學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掌握學習大學語文的方法,這樣才能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
首先,讓學生明確大學語文學習的目的。大學語文在大學是一門選修課,通過我們的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學生選修大學語文的目的大部分是為了掙學分,很少有別的目的。之所以有這樣的目的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同學們從小學到中學,接受的教育都是要積極向上,要不斷奮斗,不斷努力,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上了大學以后,接受的思想是要努力學習,爭取拿到學分,取得優(yōu)秀,順利畢業(yè)找到好工作。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必然產(chǎn)生兩種結果:一是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都是“奮斗型”的人才、“功利性”的人才。
于是,凡是他們認為對他們“有用”的知識他們就學,他們認為“無用”的知識就不學。而他們的“有用”和“無用”是與考試有關的。這樣的學習往往是被迫的,往往學得非常膚淺,一旦考試結束,這些知識就遠離了他們。第二種結果是,目標太明確,功利性太強,生活失去了意義。當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考試時,當考試完成后他們內(nèi)心感到空虛,感到無所適從!洞髮W語文》課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的上學期或下學期,而這段時間正是學生人生的迷茫期。高考剛剛結束,緊繃的神經(jīng)一下放松,他們茫然不知所措,對于課堂他們感到厭倦,不想上課,不想讀書。
上課就是應卯,只要老師不點名,能盡量逃課就逃課。即使來了,也不聽課,而是你老師講你的,我干我的事,F(xiàn)在大家的手機都先進,是多功能的,可以上網(wǎng)、聽音樂、與人聊天。課外有時間去上網(wǎng)玩游戲、去做兼職、去參加各種社團,讓這些擠占了所有的時間,認為這就是大學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學語文教學團隊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大學語文的目的。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大學語文的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生活,是為了生活更豐富多彩,更優(yōu)雅,更快樂。讓學生知道生活不是用來過的,而是用來欣賞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要用來欣賞。當我們學會欣賞這些,我們的生活變得高雅起來。藝術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當經(jīng)濟生活足夠豐富時,大家都愿意欣賞陽春白雪的美,因為這樣才有品味,這樣才有氣質。雖然我們說曲高和寡,但是高雅的曲子確實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愉悅我們的心情。我們還要讓學生知道學習大學語文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提高我們的修養(yǎng),養(yǎng)成優(yōu)雅的氣質。人的先天相貌無法選擇,但是優(yōu)雅風度卻可以后天培養(yǎng)。那么怎么培養(yǎng)呢?就是通過閱讀,通過欣賞。我們欣賞王麗萍的舞蹈、欣賞王力宏、李云迪的鋼琴、欣賞薩頂頂?shù)母枨,我們陶醉于其中。同樣,《大學語文》選擇的詩文,都是具有極致美的作品。如屈原的《山鬼》,如《西廂記》《紅樓夢》
等等。通過這些極致美的作品的欣賞,我們會變成優(yōu)雅的人、有氣質的人。在此基礎上進而讓學生確立大學的目標。大學的目標不是只做一個合格的專業(yè)技術人才,更要努力做一個健全發(fā)展的“人”。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更要思考、探索“人生的目的、人活著是為了什么”,思考“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世界之間應建立起怎樣的合理健全的關系”這樣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進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信念,不斷地開拓自己精神的自由空間,陶冶自己的性情,鑄煉自己的人格。我們要通過課外調查、課堂討論、課后訪談等多種方式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大學語文的目的和大學的目標。當學生明確了這些后,他們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被調動起來。
其次,讓學生了解大學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雖然學生對于大學語文的期待很多,但是到底希望學到些什么,學生并沒有明確的概念。這時候我們就要幫助學生把他們在內(nèi)心中存在的關于大學語文的期待明確表現(xiàn)出來。大學語文要學的內(nèi)容無外乎以下四個方面: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文學審美的方法、語言運用的能力。人文素養(yǎng)包括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yǎng)、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人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大的有中國的儒佛道思想,小的有詩歌文化、戲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說儒家文化,目前在世界上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形成了儒教。1988年諾貝爾獎獲獎者在巴黎共同宣言中宣稱“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從孔子~IIUL重新尋找智慧。”作為中國人,我們要有自覺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習慣。不同的文學樣式,體現(xiàn)不同的藝術美,詩歌、戲曲、小說、辭賦、散文,都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和方法,只有我們掌握了文學審美的方法,才能夠更好地欣賞它們。生活不僅需要欣賞,筆耕文化傳播,還需要抒發(fā)。當我們有自己的思想觀點時,我們發(fā)表出來,以什么樣的方式,怎樣表達,這些需要技工。
朱萬曙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就是以這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為基礎編寫的。
全書分為三個專題,第一個專題是漢語言文字。這個專題主要是提高學生關于語言運用的能力,在編排的時候又十分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新詞語、方言和大量在中學時沒有接觸到的修辭手法會使學生把語言運用得更美,更得心應手,漢字的起源、構造會滿足學生探究中國文字的魅力的欲望,聲律知識與中國古老的對聯(lián)藝術結合起來,使學生產(chǎn)生創(chuàng)作對聯(lián)的沖動。第二個專題是文學審美。這里包括了從古到今各種各樣的文學樣式,詩歌、詞曲、辭賦、散文、戲曲、小說,每一種文學樣式都選取了最經(jīng)典、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學到審美方法的同時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啟發(fā)。第三個專題是中華文化。
這個專題是本書的特色所在,這里不僅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佛道思想進行了詳細的詮釋而且介紹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科技與商業(yè)、教育與科舉,還特設專章從琴、棋、書、畫、茶、酒、飯、衣八個方面全面介紹中國人的生活文化。在這些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作品的欣賞中,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全面提升。
再次,讓學生掌握學習大學語文的方法。一本書的編寫,一門學科的開設理念非常重要。安徽大學大學語文教學團隊在教學中通過互動法、問題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多種方法,就是要貫穿一種理念,要讓學生“快樂學語文”,要讓學生以最自由的方式享受學習的過程。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大學語文的課堂是他們自己的課堂,他們有支配課堂的權力。
本文編號:51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