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內的公共服務”: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改革與發(fā)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9 04:12
【摘要】:高校教師是高校發(fā)展的核心力量,是高校聲望的重要載體。世界上任何職業(yè),即便從業(yè)者受過充分嚴格的職前學歷教育,我們也無法期望他從業(yè)伊始即能做出充分的貢獻。高校新進教師的培訓與發(fā)展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與重視。我國目前實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規(guī)模化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政策,雖有良好初衷,但缺乏合理設計。自1998年開始實施,運行十余年后,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已出現(xiàn)功效危機,成為急需研究的現(xiàn)實問題。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相關研究雖不少,但缺乏系統(tǒng)深入探究,甚至很多研究僅僅站在管理者視角俯視問題,提出改進策略,但歸因失真,使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應然面目更加混淆不清。 本研究運用中美比較研究、問卷調研以及個別訪談等方法,站在促進高校新進教師發(fā)展的立場展開言說,首先從崗前培訓理念反思入手,然后對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從組織運行方式、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考核諸環(huán)節(jié)進行全程全景式剖析、解構、建構;最后進行根本歸因分析,指出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改革與發(fā)展的根本走向。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導論。包括本研究的選題緣起、研究價值、概念界定、文獻綜述、研究思路與基本內容、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緣起及現(xiàn)狀分析。本章首先對我國高校教師培訓的政策脈絡進行梳理,同時解讀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政策文本,再從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國家高等教育質量建設、國際高等教育關注的共同主題等三方面對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在現(xiàn)狀調研的基礎上,挖掘出當前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需要關注的五個方面的問題:培訓理念、培訓組織方式、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考核,接下來的五章即圍繞這五方面的問題展開研究。 第三章“公共服務”——論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理念。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在何種理念下運行,是影響其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章對中美兩國高校教師培訓理念——管理主義與公共服務的內涵及其表現(xiàn)進行了分別闡述,并比較兩種理念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區(qū)別。指出公共服務理念的根本缺失與管理主義的濃郁盛行不僅體現(xiàn)在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政策制定上,也滲透在崗前培訓實施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理念轉變是關鍵。 第四章“低重心”——論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組織方式。目前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在統(tǒng)一的行政指令下運行。本章在對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組織方式進行述評后,對美國高校教師發(fā)展的歷程、運作模式、組織原則進行案例分析,并在中美比較后提出參考建議。 第五章“實用”——論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內容。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內容學科化呈現(xiàn)、計劃式供給,導致崗前培訓“內容空洞、形式化、教條化、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本章對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內容現(xiàn)狀進行述評后,對美國高校教師培訓的內容進行分類闡述,并分析其核心培訓內容以及培訓內容的實用性特點,最后就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提出培訓內容方面的改進舉措。 第六章“自我導向”——論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方法。目前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具體方法主要為灌輸式講授,形式單調。這并非高師培訓中心有意為之,實乃高校課堂教學的微觀鏡像、中小學教學方法的自然延續(xù),受崗前培訓班級規(guī)模的制約以及崗前培訓考核方式的影響。本章對美國高校教師培訓的10余種方法進行分類詳盡描述,在比較的基礎上運用成人學習理論的“自我導向”思想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啟示。 第七章“誰考核誰”——論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評價。本章對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應試盛宴”進行現(xiàn)實掃描,同時指出與“應試盛宴”相伴的另一不容忽視的負效應——“老師也作弊”,并對其進行歸因分析。反觀美國,其高校教師發(fā)展機構不僅不對參訓教師進行鑒定性評價,相反,培訓機構還經常組織參訓教師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罢l考核誰”這對關系在中美高校的倒置頗值得思考。本章對高校教師崗前培訓與高校教師資格證書之間的制度關聯(lián)進行了析解,并主張消解不合理的制度關聯(lián)、理順倒置的評價主客體關系,去卻崗前培訓現(xiàn)有的“篩子”之職,發(fā)揮其應有的“水泵”之效。 第八章“校園內的公共服務”——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發(fā)展走向。前面三至七章雖然就五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中美比較,并環(huán)環(huán)解構后積極重構,但要根本破解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低效甚至無效之困境,需要進行根本歸因分析。本研究認為,行政指令替代教師自主——即崗前培訓的“強制性”與“統(tǒng)一性”特質,是導致當前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低效甚至無效的根本原因,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管理重心的下移與服務理念的上揚是改革的根本理路,亦即構建在“校本”培訓與“師本”培訓雙重保障下的“校園內的公共服務”,是我國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改革與發(fā)展的根本走向。
【圖文】:
息進行了統(tǒng)計。從性別來看,其中男教師458名,女教師622名;從學歷情況來看,研究生學歷816人(其中博士379人,,碩士437人),本科學歷259人,專科學歷5人;從他們的年齡分布來看,其中25歲以下的376人,26一30歲的435人,31一35歲的217人,36一40歲的39人,41歲以上的13人;從他們的任職院校來看,其中在普通本科院校工作的605人,在普通?圃盒R约案呗氃盒9ぷ鞯342人,在成人高校工作的133人;從他們任職崗位來看,其中承擔教學科研工作的有7n人,在教輔、行政管理等其他非教學科研崗位工作的有369人;從他們所在的學科來看,參與本次調研的青年教師基本覆蓋了哲學(9人)、經濟學(107人)、法學(62人)、教育學(78人)、文學(181人)、歷史學(5)、理學(114人)、工學(308人)、農學(2人)、醫(yī)學(63人)、管理學(151人)等幾乎全部學科。關于問卷對象基本信息的統(tǒng)計見圖2一3至圖2一7。
息進行了統(tǒng)計。從性別來看,其中男教師458名,女教師622名;從學歷情況來看,研究生學歷816人(其中博士379人,碩士437人),本科學歷259人,?茖W歷5人;從他們的年齡分布來看,其中25歲以下的376人,26一30歲的435人,31一35歲的217人,36一40歲的39人,41歲以上的13人;從他們的任職院校來看,其中在普通本科院校工作的605人,在普通?圃盒R约案呗氃盒9ぷ鞯342人,在成人高校工作的133人;從他們任職崗位來看,其中承擔教學科研工作的有7n人,在教輔、行政管理等其他非教學科研崗位工作的有369人;從他們所在的學科來看,參與本次調研的青年教師基本覆蓋了哲學(9人)、經濟學(107人)、法學(62人)、教育學(78人)、文學(181人)、歷史學(5)、理學(114人)、工學(308人)、農學(2人)、醫(yī)學(63人)、管理學(151人)等幾乎全部學科。關于問卷對象基本信息的統(tǒng)計見圖2一3至圖2一7。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645.1
本文編號:2620276
【圖文】:
息進行了統(tǒng)計。從性別來看,其中男教師458名,女教師622名;從學歷情況來看,研究生學歷816人(其中博士379人,,碩士437人),本科學歷259人,專科學歷5人;從他們的年齡分布來看,其中25歲以下的376人,26一30歲的435人,31一35歲的217人,36一40歲的39人,41歲以上的13人;從他們的任職院校來看,其中在普通本科院校工作的605人,在普通?圃盒R约案呗氃盒9ぷ鞯342人,在成人高校工作的133人;從他們任職崗位來看,其中承擔教學科研工作的有7n人,在教輔、行政管理等其他非教學科研崗位工作的有369人;從他們所在的學科來看,參與本次調研的青年教師基本覆蓋了哲學(9人)、經濟學(107人)、法學(62人)、教育學(78人)、文學(181人)、歷史學(5)、理學(114人)、工學(308人)、農學(2人)、醫(yī)學(63人)、管理學(151人)等幾乎全部學科。關于問卷對象基本信息的統(tǒng)計見圖2一3至圖2一7。
息進行了統(tǒng)計。從性別來看,其中男教師458名,女教師622名;從學歷情況來看,研究生學歷816人(其中博士379人,碩士437人),本科學歷259人,?茖W歷5人;從他們的年齡分布來看,其中25歲以下的376人,26一30歲的435人,31一35歲的217人,36一40歲的39人,41歲以上的13人;從他們的任職院校來看,其中在普通本科院校工作的605人,在普通?圃盒R约案呗氃盒9ぷ鞯342人,在成人高校工作的133人;從他們任職崗位來看,其中承擔教學科研工作的有7n人,在教輔、行政管理等其他非教學科研崗位工作的有369人;從他們所在的學科來看,參與本次調研的青年教師基本覆蓋了哲學(9人)、經濟學(107人)、法學(62人)、教育學(78人)、文學(181人)、歷史學(5)、理學(114人)、工學(308人)、農學(2人)、醫(yī)學(63人)、管理學(151人)等幾乎全部學科。關于問卷對象基本信息的統(tǒng)計見圖2一3至圖2一7。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645.1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時洪洋;萬紅嬌;;高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演進與新時期青年教師培養(yǎng)機制探索——以江西中醫(yī)學院為例[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慶華;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嵩彪;中小學教師職后培訓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許敏武;高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6202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202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