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高等教育論文 >

課程思政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

發(fā)布時間:2018-06-04 19:44

  本文選題:課程思政 + 哲學社會科學; 參考:《思想理論教育》2017年07期


【摘要】:"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其核心在于挖掘不同學科和專業(yè)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立有機統(tǒng)一的課程體系,形成全學科、全方位、全功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從而真正運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全面提升立德樹人實效。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具有突出的知識性、學術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當前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應當充分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著重加強學科自身育人的自主與自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提升學科的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加強教材體系建設,制定明確的教學指南,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升專業(yè)教師素養(yǎng),以全面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的發(fā)揮。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core lies in digging u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different subject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establishing an organic and unified curriculum system and forming the whole subject and all-round. The ful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so as to really use the main chann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rominent knowledge, academic and ideological nature,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mphasize on strengthening the autonomy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cipline itself,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ubject.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practic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draw up the clear teaching guide,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ccomplish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黨委辦公室;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項目批準號:16JZD041)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潔瓊;論高師思政專業(yè)科技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2 王力塵;;加強大學生思政博客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07期

3 虞嵐;;網絡時代思政輔導員的角色新定位與工作新途徑[J];法制與社會;2011年35期

4 蒲文勝;;爭先創(chuàng)優(yōu)與高!八颊闭n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35期

5 丁越華;;思政類報刊資源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指導中的應用[J];中國報業(yè);2012年04期

6 徐徐;;高校思政類社團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2年21期

7 郝喜明;;淺析思政者在大學生立志過程中的角色扮演[J];成功(教育);2012年11期

8 李炳毅;選拔思政干部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思想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9 杜晶波;都巍;;高校思政博客效能評價原則體系探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10 張春明;;“五味”思政敢遍嘗何懼前路有崎嶇[J];高校招生;2010年1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昆通邋于敏 張彩秀;廣西建設高校思政管理平臺[N];光明日報;2008年

2 記者 唐湘岳 通訊員 胡瓊 戚家坦;湖南大學:將思政課堂搬到田間地頭[N];光明日報;2012年

3 孫佩 張學成;思政理論教研要在基本理論闡述上多下力氣[N];北京日報;2013年

4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姜森;高校思政要適應微博新時代[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溫慶生 本報通訊員 李大勇 易超;邊防線上奏響“思政”強音[N];光明日報;2014年

6 記者 陳婉婉;高職院校加強思政人文教育[N];安徽日報;2013年

7 記者 趙正元;北京啟動大學生思政專項督查[N];中國教育報;2009年

8 高國民;永榮電廠“思政功德簿”顯魅力[N];工人日報;2004年

9 記者 李文亭;江西中醫(yī)學院思政隊伍充滿活力[N];江西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李國 通訊員 王鵬;川維嘗試思政“微時代”[N];工人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時成;高校網絡思政平臺的構建與開發(fā)[D];天津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9786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786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7b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