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
本文關(guān)鍵詞: 通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可行性 實踐探索 出處:《安徽工程大學(xué)》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摘要】:當(dāng)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jīng)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過渡。在全球化時代社會迅猛發(fā)展的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優(yōu)勢,面臨著新的任務(wù)與挑戰(zhàn)。通識教育,作為已經(jīng)發(fā)展相當(dāng)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上世紀(jì)80年代開展素質(zhì)教育的契機下開始引入我國。目前我國已形成的通識教育的研究已比較深入,高校開展的通識教育實踐也初具成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從通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互通的可行性入手分析兩者間的深層關(guān)系,并試圖提出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探索建議。文章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首先介紹選題的背景和意義。當(dāng)前的新形勢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通識教育的實踐模式也初具成效,因此希望借助通識教育來優(yōu)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對現(xiàn)有通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及兩者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成果進(jìn)行歸納總結(jié),并形成研究綜述。最后介紹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xiàn)研究法、對比研究法和問卷調(diào)查法。第二章是通識教育的相關(guān)概述。從通識教育的起源自由教育出發(fā),對通識教育的內(nèi)涵進(jìn)行探討,并且介紹我國古代的通識教育思想。著重介紹了國外、我國港臺地區(qū)以及大陸高校的通識教育實踐模式,進(jìn)行橫向?qū)Ρ瓤偨Y(jié)經(jīng)驗。第三章主要探討通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互通的可行性,首先明確通識教育的理念是轉(zhuǎn)識成智。然后從培養(yǎng)目標(biāo)、課程設(shè)置及教學(xué)手段三個方面著手挖掘兩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論證通識教育理念下進(jìn)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的理論依據(jù)。第四章是對通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考察,選取蕪湖市三所高校作為代表進(jìn)行調(diào)查,通過對調(diào)查結(jié)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總結(jié)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識教育目前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為下一章提出實踐的具體建議。第五章是基于前文理論和現(xiàn)狀的分析,探索性的提出通識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路徑。文章根據(jù)前文的現(xiàn)狀分析從思想政治教育機構(gòu)需與通識教育機構(gòu)互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識課程的隱形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需吸收通識課程教師來擴大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需要通識教育注入人文氛圍四個方面提出通識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的可能新路徑。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completed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popular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and advantage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Facing new tasks and challenges. General education, As a well-developed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model, in -20s, quality educa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general education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in our country. The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beginning to be effective. It i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a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asibility of mutual exchange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First of all,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r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actical mode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also beginning to be effective. Therefore, I hope to opt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help of general education. Secondly, we summarize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gene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inally,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ar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related summary of gener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of liberal educ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thought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It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mod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Hong Kong and Taiwan regions and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gene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rst, it is clear that the idea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to turn knowledge into wisdom.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up and teaching means,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and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general education. Chapter 4th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uhu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hapter 5th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the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he invisible infiltra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absorb the general course teachers to expand the rank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inject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to the humanistic atmosphere. The possible new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nnovation under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is put forward.
【學(xué)位授予單位】:安徽工程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紹峰;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賀;正確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在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學(xué);2000年05期
3 楊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經(jīng)濟建設(shè)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學(xué);2000年S1期
4 韓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龍頭帶動人文教育[J];江蘇高教;2000年03期
5 王穎輝;淺談物理教學(xué)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呂繩振;略論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個方面[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S1期
7 姚紅光;談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的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劉建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對知識經(jīng)濟挑戰(zhàn)[J];兵團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0年01期
9 朱勛春;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會化[J];渝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02期
10 王澤洲;關(guān)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兩點思考[J];常州工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訴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7年
2 陳潛;陳均寶;;對“大學(xué)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xué)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shè)服務(wù)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4 周加勝;;淺談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xué)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shè)服務(wù)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5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jìn)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xué)會2008年學(xué)術(shù)交流獲獎?wù)撐募ㄏ拢C];2008年
6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jié)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熊繼文;;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紀(jì)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xué)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lǐng)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xué)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學(xué)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xué)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10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正銘;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N];廣西日報;2005年
2 解放軍報記者 董強 本社記者 曹智;全軍和武警部隊大力加強和改進(jìn)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報;2000年
3 ;中共中央國務(wù)院發(fā)出《關(guān)于進(jìn)一步加強和改進(jìn)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zhì)與量[N];光明日報;2006年
5 本報評論員;創(chuàng)造性開展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7年
6 張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軍報;2007年
7 陳銳邋特約記者 唐向東;總后召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N];解放軍報;2007年
8 張瑞霞;全區(qū)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在首府召開[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理事 馬奇柯;增強農(nóng)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N];人民日報;2007年
10 張榮邋記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為部隊信息化建設(shè)服務(wù)[N];解放軍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xué);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xué);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zhì)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xué);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7年
6 邵獻(xiàn)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jié)構(gòu)”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英;解構(gòu)大眾文化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學(xué);2008年
2 姜文靜;當(dāng)代大學(xué)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3 劉保;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領(lǐng)域的拓展[D];中國青年政治學(xué)院;2007年
4 鄭建松;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shè)中的作用[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9年
6 李明;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學(xué)術(shù)性[D];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2009年
7 巫陽朔;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9年
8 董卉;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9年
9 黃國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gòu)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電子科技大學(xué);2008年
10 馬雯;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dǎo)性及其實現(xiàn)[D];長安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1507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50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