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科研偏好選擇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學術(shù)職業(yè)變革-中國大陸”的問卷調(diào)查
本文關(guān)鍵詞:高校教師教學科研偏好選擇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學術(shù)職業(yè)變革-中國大陸”的問卷調(diào)查 出處:《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高校教師 教學 科研 工作偏好 學術(shù)職業(yè)
【摘要】:我國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偏好存在著院校類別的差異,院校層次越高,教師更偏重于研究;男性教師更偏向于研究,女性教師則偏向于教學;45歲以下的教師更偏好研究;隨著學歷層次的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偏好下降,而科研偏好則呈上升趨勢;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低級職稱的教師更偏向于研究;理工學科教師比人文社科類教師更偏好研究。同時,教學科研偏好的不同對高校教師的工作投入和學術(shù)產(chǎn)出方面有較大影響,即偏好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上投入更多,偏好科研的教師投入科研更多,學術(shù)產(chǎn)出也更多。
[Abstract]:Teachers' preference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more emphasis is placed on research. Male teach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research, while female teach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teaching; Teachers under 45 prefer research;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level, teachers' preference for teaching is decreasing, while the p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on the rise. Teachers with senior titles tend to study more than teachers with lower titles; The teach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fer the research to the teacher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t preferenc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ork input and academic outpu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hat is, teachers who prefer teaching invest more in teaching, teachers who prefer scientific research put more in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ore academic output.
【作者單位】: 福州大學;北京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研究——基于全國本科院校的調(diào)查”(71273101)
【分類號】:G645.1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自洪堡的“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理念肇始以來,教學和科研成為高校教師的兩項最主要的職能。長期以來,教學和科研的關(guān)系及其協(xié)調(diào)成為高等教育研究者關(guān)注的重要問題,學者對其進行了諸多的探討。無論是教學促進科研還是科研促進教學,社會公眾對于高校教師的兩種角色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希營;談高校教師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教育探索;2003年08期
2 卜再元,陳穎;大學生是高校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主體[J];當代教育論壇;2003年08期
3 周翔;彭新宇;黃鴻波;;淺議科研與教學的結(jié)合[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chǔ)醫(yī)學教育版);2003年02期
4 馬力,王曉君,柳興國;高校教師教學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J];統(tǒng)計與決策;2005年15期
5 周盛全;;對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的一點認識[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6 于曉娟;周曉晶;;發(fā)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若干策略[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34期
7 劉子君;羅秋蘭;趙戊生;;關(guān)于廣西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的思考[J];前沿;2012年23期
8 李力;;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的歷史演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年01期
9 肖興政;;高校教師教學素質(zhì)評估的基本理論研究[J];中國電子教育;1996年02期
10 李丹;;中美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機構(gòu)研究綜述[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馬瑾;徐建平;李然;王輝;;360度反饋在高校教師教學績效評估中的應用[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測量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胡芳芳;;關(guān)于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細節(jié)性探討[A];第九次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張金萍;;模糊綜合評判法在高校教師教學工作考核中的應用[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朱傳鳳;;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探索[A];第九次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尹玉英;高校教師教學應有“質(zhì)”的壓力[N];光明日報;2007年
2 記者 蔣國華;我省設(shè)立教師培訓基地[N];黑龍江日報;2011年
3 記者 范海杰;提升高?萍汲晒D(zhuǎn)化能力[N];徐州日報;2011年
4 記者 董少校;上海將建100個重點本科專業(yè)[N];中國教育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2 劉冬梅;高校教師的教學權(quán)利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童;我國“985”高校建設(shè)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的實踐探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胡珊;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失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明明;高校教師教學領(lǐng)導力提升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4 趙倩;高校教師教學領(lǐng)導力模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5 朱耀東;高校教師教學倫理建構(gòu)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6年
6 楊威;民辦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建設(shè)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7 徐飛飛;高校教師教學專業(yè)化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8 劉昕沐;“慕課”時代下廣西進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9 賴玉冰;高校教師教學學術(shù)能力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10 張樂;臺灣地區(qū)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運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018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0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