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礙青少年生涯轉銜之行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09:38
本文關鍵詞:智力障礙青少年生涯轉銜之行動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過前期對智力障礙青少年轉銜服務的相關群體:轉銜服務的提供者(特殊教育學校或機構)、轉銜服務的接受者(智力障礙學生及家長)、轉銜服務的參與者(成人服務機構或用人單位)進行訪談,了解目前轉銜服務的實施現(xiàn)狀,,存在的限制,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本研究主要采用質性研究方法中的行動研究,以一個個案為例旨在探討智力障礙青少年通過生涯轉銜是否可以更好地從學校生活過渡到社會生活及職業(yè)生活中,從實際出發(fā)反思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影響智力障礙青少年生涯轉銜服務實施過程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哪些支持?力圖找到一條從學校過渡到社會和社區(qū)的橋梁,從而讓智障青少年能夠更好地適應離校后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通過行動研究的初探期、執(zhí)行及修正期、成效檢核對個案生涯轉銜服務執(zhí)行過程及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并提出相關建議。 研究結果如下: 一、通過訪談和實地調查了解到目前對于離校前智力障礙青少年的轉銜服務沒有得到開展,各特殊教育教師、家長對于轉銜服務相對陌生,缺乏專業(yè)知識的儲備;對于智障青少年離校前的課程學習缺乏針對性;目前對于智障青少年離校后的安置形式較為單一,就業(yè)率極低。 二、通過生涯轉銜服務方案的執(zhí)行可以有效地改善智障青少年畢業(yè)后生活及工作的適應。 三、智力障礙者生涯轉銜服務方案的形成及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轉銜評量、轉銜支持系統(tǒng)的建立、家庭的參與、校內(nèi)外聯(lián)絡通道的建立、后續(xù)的追蹤與支持。 四、生涯轉銜服務方案的執(zhí)行需要來自家庭、社區(qū)、社會等多方面的支持,需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轉銜服務支持系統(tǒng),形成學校、家庭、社區(qū)、用人單位、成人服務、康復系統(tǒng)為一體的轉銜服務模式,從而有效地保障智力障礙者更好地從學校生活向社會生活地過渡。
【關鍵詞】:智力障礙青少年 生涯 轉銜服務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76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緒論10-16
- 1.1 問題的提出10-12
- 1.1.1 特殊教育的碩果與生涯轉銜的思考10-11
- 1.1.2 智力障礙者及家庭的生涯壓力與轉銜服務的需求11
- 1.1.3 生涯轉銜服務相關理念及實務的缺失11-12
- 1.2 研究目的與內(nèi)容12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內(nèi)容12
- 1.3 研究意義12-13
- 1.3.1 理論意義13
- 1.3.2 實踐意義13
- 1.4 相關概念的界定13-16
- 1.4.1 智力障礙青少年13-14
- 1.4.2 轉銜服務14-15
- 1.4.3 生涯轉銜15-16
- 2 文獻綜述16-32
- 2.1 智力障礙(Mental Retardation)之相關研究16-19
- 2.1.1 智力障礙的定義、分級及病因16-17
- 2.1.2 智力障礙者的特征17-19
- 2.2 智障青少年之相關研究19-22
- 2.2.1 青少年的年齡段劃分19-20
- 2.2.2 智障青少年的身心特點20
- 2.2.3 我國對智障青少年相關研究綜述20-22
- 2.3 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22-32
- 2.3.1 國內(nèi)轉銜服務的相關研究22-24
- 2.3.2 國外轉銜服務的相關研究24-25
- 2.3.3 轉銜服務之相關要素25-29
- 2.3.4 轉銜服務之相關模式29-32
- 3 研究設計32-40
- 3.1 研究設計與研究流程32-36
- 3.1.1 選擇質性研究的理由32
- 3.1.2 研究設計32-33
- 3.1.3 研究流程33-36
- 3.2 研究對象與研究參與者36-37
- 3.2.1 研究對象36-37
- 3.2.2 研究參與者37
- 3.3 研究工具與研究場域37-38
- 3.3.1 研究工具37-38
- 3.3.2 行動研究場域38
- 3.4 資料的搜集與分析38-40
- 3.4.1 資料的搜集38-39
- 3.4.2 資料的分析與編碼39
- 3.4.3 研究的可信度39-40
- 4 智障青少年生涯轉銜服務實施現(xiàn)狀分析40-47
- 4.1 轉銜服務的提供者——特殊教育學校(機構)層面40-41
- 4.2 轉銜服務的接受者——智力障礙者家長層面41-44
- 4.3 轉銜服務的參與者——成人服務機構(用人單位)層面44-47
- 5 研究過程與反思47-77
- 5.1 初探期47-56
- 5.1.1 轉銜服務的需求調查分析47-50
- 5.1.2 未來安置環(huán)境的選擇與分析50-53
- 5.1.3 個別化轉銜服務計劃的擬定53-56
- 5.2 執(zhí)行與修正期56-68
- 5.2.1 學校、家庭轉銜服務計劃目標分析56-59
- 5.2.2 轉銜服務計劃執(zhí)行及修正59-68
- 5.3 成效檢核68-75
- 5.3.1 社區(qū)超市實習68-72
- 5.3.2 居家生活一日觀察72-73
- 5.3.3 轉銜服務相關問題的再評量73-75
- 5.4 成效反思75-77
- 5.4.1 研究的不足與限制75-77
- 6 結論與建議77-79
- 6.1 研究結論77-78
- 6.2 研究建議78-79
- 參考文獻79-83
- 附錄 A83-85
- 附錄 B85-87
- 附錄 C87-88
- 附錄 D88-91
- 附錄 E91-92
- 致謝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雪梅;;智能障礙者就業(yè)前轉銜教育[J];中國殘疾人;2011年08期
2 王苗苗;;智力落后的成因及早期預防[J];綏化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3 李秀;;學前特殊兒童轉銜教育個案研究報告[J];綏化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4 鄭靜,馬紅英;弱智兒童語言障礙相關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10期
5 黃宇錦;呂家富;曾小惠;袁紅梅;;弱智者支持性職業(yè)教育個別轉銜模式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1年01期
6 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結構及其實證研究[J];心理科學;2009年02期
7 馬廷慧;成年智障人士康復訓練服務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8 李秀,張文京;學前特殊兒童轉銜教育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1期
9 趙小紅;潘鐳;姚潔;;大齡智障學生職業(yè)教育康復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10 曾凡林;;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家庭需求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9期
本文編號:900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90011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