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家庭教育與親情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04:27
本文關鍵詞:杜甫的家庭教育與親情詩研究
【摘要】:家庭是我們一出生便會接觸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學會生存的基本技能,形成最初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們?nèi)松逃钠瘘c并不是學校和社會,而是家庭。著名的唐代詩人杜甫便是一個受家庭教育影響較大的人。后代的學者常常將杜甫界定為一個儒者,并且認為這與他的家庭教育有著莫大的關系。本論文就是以此為研究起點,嘗試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以杜甫抒寫親情的詩歌為研究范圍,探討杜甫與杜氏家族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即一方面分析家庭教育對杜甫的影響,另一方面則從杜甫出發(fā),探討杜甫對杜氏家庭教育的影響。本論文擬分為三章進行論述: 緒論主要是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基本情況的介紹,主要論述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親情詩;一是家庭教育。就親情詩而言,主要從概念的界定、唐前親情詩的概述兩個方面展開,力求對親情詩的基本情況進行大致的勾勒。就家庭教育而言,主要從家庭教育的概念、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與方法三方面論述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 第一章首先簡單介紹杜甫的生平及其親情詩的創(chuàng)作情況,為后文的寫作收集必要的材料。再對目前學界對于杜甫親情詩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本論文寫作的可能性。 第二章主要論述家庭教育對杜甫的影響,為論文的主體部分。為了清楚地探討這一內(nèi)容,筆者將家庭教育對杜甫的影響分為家風與家學兩個部分。就家風而言,杜氏家族將“儒”奉為家族圭臬,其家族成員必然以儒家思想作為自己做人行事的準則。在這一門風的影響下,杜氏家族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以孝義聞名于世的典范。杜甫便生長在這樣一個充滿濃郁儒風的家庭之中,當平素所學的理論與親人實踐之行為皆作用于杜甫時,這些都為杜甫成長為一個儒者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條件。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杜甫逐漸成為一個深具儒家情懷、孝悌情結、人倫意識的儒者。就家學而言,杜氏家族重視家學。無論是先祖杜預的經(jīng)律之學還是祖父杜審言的詩學傳統(tǒng),杜甫以及其族人都盡己所能予以繼承,這足以說明杜甫及其整個家族對于家學的重視。就家學而言對于杜甫影響較大的莫過于杜審言。杜審言對于杜甫的影響既有精神方面的鼓勵,又有具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的指導。 第三章主要論述杜甫親情詩中所體現(xiàn)的家庭教育觀念。當杜甫由家庭教育的受者轉為施者以后,杜甫便又以家庭代言者的身份要求家庭的下一代將杜氏家族的傳統(tǒng)繼承下去。本章主要從杜甫親情詩中的子女教育觀和倫理教育觀兩部分進行論述。就子女教育而言,杜甫仍舊不忘杜氏家風與家學,一方面要求子女以儒為本,繼承杜氏家族“奉儒”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又要求兒子承繼家學,銘記“詩是吾家事”的詩學傳統(tǒng)。在具體的家庭教育中又體現(xiàn)出杜甫男女有別、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倫理教育觀念主要針對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杜甫一方面要求家庭成員相親相愛、切勿疏絕;另一方面當家庭成員有人任職于朝廷時,杜甫往往要求他們盡事朝廷,不應該推卸職事、玩忽職守。 家庭教育對于任何一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本論文以杜甫為線索,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杜甫的親情詩,上溯家庭教育對于杜甫的影響,下探其對子女及其家庭成員的教育,以此了解杜甫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與他在家庭中給予子女及家庭成員的教育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家庭教育 親情詩 杜甫 家風 家學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7.22;G78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緒論9-17
- 一、親情詩概述9-12
- (一) 親情詩的界定9-10
- (二) 唐前親情詩發(fā)展脈絡10-12
- 二、家庭教育概述12-17
- (一) 家庭教育的界定12-13
- (二) 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13-15
- (三) 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15-17
- 第一章 杜甫及其親情詩概況17-23
- 第一節(jié) 杜甫其人17-19
- 第二節(jié) 杜甫親情詩的創(chuàng)作概況與研究現(xiàn)狀19-23
- 一、杜甫親情詩的創(chuàng)作概況19-20
- 二、杜甫親情詩的研究現(xiàn)狀20-23
- 第二章 家庭教育對杜甫的影響23-39
- 第一節(jié) 家風對杜甫的影響23-32
- 一、儒家情懷23-25
- 二、孝悌情結25-29
- 三、人倫意識29-32
- 第二節(jié) 家學對杜甫的影響32-39
- 一、家學淵源32-33
- 二、杜審言與杜甫33-39
- 第三章 杜甫的親情詩與其家庭教育觀39-49
- 第一節(jié) 杜甫親情詩中的子女教育觀39-45
- 一、以儒為本 承繼家風39-42
- 二、重視家學 承紹家業(yè)42-44
- 三、男女有別 因材施教44-45
- 第二節(jié) 杜甫親情詩中的倫理教育觀45-49
- 一、宗族勿疏45-47
- 二、盡事朝廷47-49
- 結語49-51
- 參考文獻51-55
- 致謝55-57
-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宇衡;杜詩“家法”說平議[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2 白俊奎;杜甫詩中的“堯舜”情結與文化傳統(tǒng)根源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胡可先;杜甫叔父杜并墓志銘箋證[J];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02期
4 陳昌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儒家政治理念解讀[J];杜甫研究學刊;2007年03期
5 劉石;;杜甫的家庭詩[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6 吳明賢;;試論杜甫的儒家情懷[J];杜甫研究學刊;2010年03期
7 賀嚴;從杜甫的家教看其教育思想[J];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04期
8 任靖宇;情深義重夫妻情——論杜甫的愛情詩[J];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劉鐵峰;論杜甫的“忠愛”人倫情懷[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康邁千;杜甫筆下的兒童形象[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本文編號:7350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73506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