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政策價值取向及執(zhí)行效度分析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政策價值取向及執(zhí)行效度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 價值取向 執(zhí)行效度 對策
【摘要】:本文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為依據,對此來分析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政策在不同時期的價值選擇。從恢復調整時期的以撥亂發(fā)正的政治訴求為核心的政策價值觀,到市場經濟建成時的以服務經濟建設的產業(yè)價值觀,逐漸進入到知識經濟時的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建成學習型社會為目標的新成人高等教育政策價值觀。文章基于成人高等教育政策價值取向定位進行探究,并針對在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皆在更好的完善成人高等教育政策,提高其執(zhí)行效度,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加速成人高等教育發(fā)展。
【作者單位】: 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
【關鍵詞】: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 價值取向 執(zhí)行效度 對策
【分類號】:G724
【正文快照】: “教育政策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是政黨政府等政治實體在一定歷史時期,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育目標和任務而協(xié)調教育的內外關系所規(guī)定的行動依據和準則!盵1]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政府與領導人通過不斷的努力在不同階段制定出不同的成人高等教育政策,提倡及實施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朱新均;;我國成人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繼續(xù)教育;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2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韓傳信;;農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李宜江;柳麗娜;;城鄉(xiāng)教師交流政策制定與執(zhí)行的若干問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周志剛;孟娜;;對話教學現(xiàn)實問題透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張錦智;張春秀;;大學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體間性視角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徐在中;;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3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王蕾;;對“禁止有償家教政策”的價值分析——以《山東省義務教育條例》為個案[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長偉;韓鐘文;;淺論康德的實踐教育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汪思鋒;;試析雅斯貝爾斯的師生生存交往理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學教育普及和發(fā)展中的作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胡耀宗;童宏保;;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執(zhí)行中的困難及解決策略[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張宏圖;;關于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佳;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偉;從我國城鄉(xiāng)差異看音樂教育公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楊延軍;中國—東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馮佳娟;哈爾濱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鄭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政策的嬗變與評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顯軍;;論鄧小平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與實踐途徑[J];教育探索;2007年11期
2 蔡軍;;當代中國教育政策的價值選擇[J];教育導刊;2009年01期
3 楊生新;;我國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偏差與糾正[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09期
4 魏峰;張樂天;;新時期我國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13期
5 趙娟;;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探析[J];教育探索;2010年09期
6 蔡軍;;從教育政策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型[J];教育導刊;2009年07期
7 楊誼青;;加強內涵建設 促進成人高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教育與職業(yè);2005年29期
8 孫中民;;效率VS公平:我國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反思[J];學理論;2009年02期
9 孫中民;;效率or公平:中國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反思[J];社科縱橫;2009年04期
10 馮大鳴;;英國英才教育政策:價值轉向及技術保障[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楚明錕;周軍;;作為價值取向的責任:一種公共行政的視角[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唐玲;;政府作為與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弘揚[A];討論“三個代表”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友誼;;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嬗變[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六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曹春華;;傳承與創(chuàng)新——新時期城市規(guī)劃改革的價值取向[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5 梁慧;;試析陳獨秀“五四”時期的文化觀在價值取向上的先進性[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君;;圖書館學研究的價值取向[A];第四次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談大正;;公平和諧:生命法的價值取向和立法原則[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8 張忠利;;美國公共倫理與公共管理[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9 宋錦洲;趙靖芳;;我國公共政策價值取向的反思[A];首屆青年中國公共行政學者論壇: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吳建華;;鄉(xiāng)村休閑文化的內涵及價值取向[A];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6分會場都市型現(xiàn)代農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審視教育政策[N];中國改革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賀春蘭;關心現(xiàn)實問題、關懷弱勢群體、關注制度創(chuàng)新[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4 厲以寧;教育事業(yè)與資本市場[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袁振國;全面建設小康:教育政策選擇的重點與難點[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葛豐交;《新疆少數(shù)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發(fā)展》課題通過專家鑒定[N];中國民族報;2010年
7 朱四倍;擇?剂空逃遊N];人民法院報;2005年
8 林小英;教育政策“失效”了嗎?[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9 楊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響全國[N];中國財經報;2007年
10 王柏玲 何連弟 姜澎;以改革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N];文匯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價值取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2 齊仁慶;中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趙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舉;論教育政策的價值基礎[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楊舒涵;印度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初等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6 李卉;跨文化語境下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8 鄭白玲;特與不特[D];西南大學;2008年
9 高學貴;我國農民教育政策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馬麗玲;教育政策與臺灣1950-60年代文學[D];吉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龐麗;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政策的演變及其價值取向[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柴逢國;對建國后(1949—1999)教育方針價值取向演變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彭術連;建國后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4 黃建軍;倫理視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樊凌衡;美國“肯定性行動”計劃及其對中國教育政策的啟示[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余國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向格;我國職工教育政策變遷及其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丹丹;教育資源積聚與政府政策選擇[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葛安娜;從“減負”反觀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彭華安;獨立學院政策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19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71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