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課程方案的設計及實施
本文關鍵詞:死亡教育課程方案的設計及實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為死亡教育課程在護士隊伍中的規(guī)范開展提供指導和參考。方法依據泰勒目標模式、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設計滿足護士繼續(xù)教育需求的死亡教育課程方案,應用于國家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并對課程加以論證。結果培訓前有效問卷120份,培訓后82份,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培訓后照護臨終患者的態(tài)度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培訓前(P0.001),持正向態(tài)度的研究對象比例顯著升高(P=0.009);死亡逃避維度得分較培訓前明顯下降,死亡恐懼、自然接受、趨近接受和逃離接受維度及死亡態(tài)度描繪量表(修訂版)總得分在培訓前后無明顯變化;對死亡教育課程反饋調查,肯定了課程的必要性、有效性及接受度。結論死亡教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對象對照護臨終患者及家屬態(tài)度及自身對死亡態(tài)度的正向改變,課程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接受度高。
【作者單位】: 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口腔科;第二軍醫(yī)大學轉化醫(yī)學研究院;寧夏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護理部;第二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
【關鍵詞】: 對死亡的態(tài)度 護士 教育 繼續(xù)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重點項目(11ZS78)
【分類號】:G726;R47-4
【正文快照】: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成為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的質量和死亡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1-2]。臨終照護是常規(guī)護理工作的一部分,但無論是在校教育還是繼續(xù)教育都缺少正規(guī)的死亡教育課程。臨床一線的護士在面對死亡事件時,常表現出驚恐、不知所措,或冷漠、麻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錫芝,屠玉玲,章曉莉;臨終關懷與死亡教育的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4年01期
2 岳亮;醫(yī)學教育必須重視死亡教育[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年04期
3 平榮;阿米娜;;開展臨終關懷與死亡教育的意義[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4 唐晨曦;;關于臨終病人死亡教育的思考[J];護理研究(中旬版);2006年02期
5 董蘭;;臨終關懷之死亡教育[J];中外醫(yī)療;2008年24期
6 陳小妹;;對護理人員進行死亡教育的探討[J];福州總醫(yī)院學報;2008年02期
7 劉茜;許丹;于蕾;許大雪;;淺談死亡教育在腫瘤?谱o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09年23期
8 沈峰平;崔靜;趙繼軍;;護士對死亡教育培訓內容需求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年05期
9 堯必文;蔣九愚;張有聞;;死亡教育探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年10期
10 楊清;劉紅;杜顏彬;;死亡教育與臨終關懷的發(fā)展[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萬端潔;;對臨終關懷患者實施死亡教育之設想[A];全國第七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龍鳳嬌;林忠;陳慧;辛曉艷;;癌癥患者臨終關懷中死亡教育的作用[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全國臨終關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鄒宇華;楚慧珠;劉茂玲;夏云;;死亡教育概論[A];第八屆粵港澳臺預防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鄒宇華;劉茂玲;楚慧珠;;死亡教育概論[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5 劉端祺;李小梅;李慧莉;;腫瘤患者的臨終關懷與死亡教育[A];第七屆全國癌癥康復與姑息醫(yī)學大會大會論文集和專題講座[C];2011年
6 李永紅;王章琴;高曉霞;王彥哲;肖冬英;;死亡教育對晚期癌癥患者死亡態(tài)度的影響[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7 楊林;;臨終患者開展死亡教育的意義[A];湖北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護理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度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秦峗;賀澤海;;以死亡教育為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9 衣樂然;原永珉;;生命、死亡和死亡教育[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10 王瑤;;生命哲學視野下對兒童死亡教育的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哲雯;“死亡教育”,別低估孩子的承受力[N];工人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張雋波;死亡教育 等待到何時?[N];山西日報;2009年
3 ;讓生命教育走進校園[N];深圳商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李天舒;空白的死亡教育[N];健康報;2012年
5 蘇軍;面對災情,學會感恩與堅強[N];文匯報;2008年
6 保健時報記者 初銘宇;教孩子尊重生命[N];保健時報;2006年
7 記者 曹繼軍;華東師大引進首個幼兒情緒課程[N];光明日報;2006年
8 朵朵;美式親子課:體驗死亡[N];中國婦女報;2013年
9 王友文;自殺防御 不能回避的話題[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肖鷹;請勿曲解“敬畏生命”[N];東方早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高峰;生命與死亡的雙重變奏:國際視野下的生命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巧紅;醫(yī)學生死亡教育教程編制和實施效果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沈峰平;護士死亡教育培訓知識體系的構建[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盧錦珍;青少年死亡教育之探索[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崔迪;幼兒園死亡教育的價值及特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璐;死亡,生命教育中不可回避的課題[D];蘇州大學;2011年
6 鐘義珍;基于“死本能”理論的死亡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劉晉玉;馬克思主義的死亡觀與當代大學生的死亡教育[D];廣州大學;2008年
8 羅蕊;死亡教育理念探[D];河南大學;2005年
9 鄧雪英;死亡教育課程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效果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10 左東朔;小學生死亡認知特點[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死亡教育課程方案的設計及實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93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47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