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和聽人漢語視覺詞匯識別中語音加工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0 05:03
本文關鍵詞:聾人和聽人漢語視覺詞匯識別中語音加工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詞匯識別是語言加工的重要方面,其中語音在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所在。對聽人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三種理論假設,直接通路理論認為詞形和語義之間不存在語音的過渡作用,語音中介理論則持相反的觀點,而雙通路理論則綜合了上述兩種觀點,認為兩種通路都存在,不同情況下會選擇不同的通路。至于聾人,研究者已經(jīng)指出聽力重度損傷的聾人也可以通過其他通道(如唇讀、上下文線索)獲得感知語音信息的能力,但與聽人研究一樣,聾人是否必須借助語音信息來獲得詞匯的理解,研究者也持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聾人在閱讀時語音加工是必須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聾人并不需要語音轉(zhuǎn)換。文章采用ERP技術,使用詞圖匹配范式,對比聾人和聽人在視覺刺激下漢語詞匯識別的加工情況,考察聲韻調(diào)在該過程中的時間進程,從而探討語音所起的作用以及漢語書面語詞匯識別的認知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于匹配類型,韻母違反在聽人加工早期誘發(fā)了更顯著的N200效應,各違反類型在早期N400以及LPC成分上與匹配類型相比都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后者在聲韻調(diào)違反之間也呈顯著性差異。這表明聽人在詞匯識別中采用了語音中介的路徑策略,漢語中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在視覺加工上有其相應的神經(jīng)基礎,韻母在時間進程上最先得到激活;聽人對各語音結(jié)構(gòu)的敏感度由強到弱依次是韻母、聲母、聲調(diào)。其加工過程更符合軌跡模型的觀點,采用了自下而上的信息輸入與自上而下的信息整合交互作用的加工模式。聾人被試在各違反條件下N200成分的缺失,以及聲韻調(diào)違反在早期N400、晚期正成分LPC中的不顯著差異,表明聾人在漢語的詞匯識別過程中可以不借助語音的中介作用,而是更傾向于采用正字法策略,詞形信息直接通達語義。在加工方式上,聾人主要通過視覺模式從整體直觀的角度進行加工。聾人非本族手語者的書面語習得水平相對滯后于其同齡聽人,其原因可能與手語習得年齡有關,文章建議對聾人的早期語言教學中應該重視手語的作用。
【關鍵詞】:詞匯識別 聲韻調(diào) 語音中介 直接通達 事件相關電位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026.3;G762
【目錄】:
- 致謝4-7
- 摘要7-8
- Abstract8-14
- 1 引言14-18
- 1.1 選題依據(jù)14-15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15-16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思路16
- 1.3 研究意義16-18
- 2 聾人語音能力的相關研究18-22
- 2.1 聾人.語的語音意識研究18-19
- 2.2 手語的語音特征及其神經(jīng)基礎19-20
- 2.3 聾人手語語音能力對其.語發(fā)展的影響20-22
- 3 詞匯識別的相關研究22-28
- 3.1 視覺刺激下的詞匯識別研究22-23
- 3.2 聽覺刺激下的詞匯識別研究23-26
- 3.3 聾人的.語詞匯識別研究26-28
- 4 聾人和聽人漢語視覺詞匯識別語音加工的ERP研究28-46
- 4.1 實驗目的28
- 4.2 被試情況28-30
- 4.2.1 聾人被試28-29
- 4.2.2 聽人被試29-30
- 4.3 刺激材料30-31
- 4.4 實驗流程31
- 4.5 腦電記錄31-32
- 4.6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32-33
- 4.7 實驗結(jié)果33-46
- 4.7.1 行為學數(shù)據(jù)33-34
- 4.7.2 ERP數(shù)據(jù)34-46
- 4.7.2.1 聽人的ERP數(shù)據(jù)34-38
- 4.7.2.2 聾人的ERP數(shù)據(jù)38-41
- 4.7.2.3 聽人和聾人ERP數(shù)據(jù)的比較41-46
- 5 實驗分析與討論46-60
- 5.1 聽人漢語視覺詞匯識別加工的分析與討論46-52
- 5.1.1 語音加工在聽人視覺詞匯識別中的作用46-49
- 5.1.1.1 PMN與視覺早期語音加工46-47
- 5.1.1.2 早期N400、LPC與視覺詞匯識別中的語音加工47-49
- 5.1.2 聲韻調(diào)在詞匯識別中的不同作用49-51
- 5.1.3 閱讀路徑與認知模型的分析與討論51-52
- 5.2 聾人漢語視覺詞匯識別加工的分析與討論52-55
- 5.2.1 聾人.語詞匯識別中的語音缺失52-54
- 5.2.2 閱讀路徑與認知模型的分析與討論54-55
- 5.3 從聽人和聾人的加工對比看聾人語言能力的發(fā)展55-60
- 5.3.1 聾人手語習得年齡對其.語能力發(fā)展的影響55-57
- 5.3.2 聾人右半球手語加工功能的遷移57
- 5.3.3 語言在非典型情況下的發(fā)展57-60
- 6 結(jié)語60-62
- 6.1 本文的結(jié)論60
- 6.2 創(chuàng)新與不足之處60-61
- 6.2.1 創(chuàng)新之處60-61
- 6.2.2 不足之處61
- 6.3 研究展望61-62
- 參考文獻62-72
- 附錄72-78
- 作者簡歷78-82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8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海丹;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開展語音教學之我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孫愛萍;穆琦;;談語音教學的原則[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杜小梅,徐金娥;走出語音教學的誤區(qū),提高語音課教學質(zhì)量[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王天星;;溫故知新 循序漸進——談法語語音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年08期
5 孫哲;楊連瑞;;計算機輔助外語語音教學中的反饋:問題與思考[J];英語教師;2012年11期
6 陳文凱;;論二語語音習得的美學路徑[J];山東外語教學;2013年05期
7 張堅珍;;耳訓在語音教學中的作用[J];外國語文;1984年03期
8 本刊}鑿/部;小學各年級語文課語音教學參考材料(
本文編號:437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43743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