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場域中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共生——云南彝族阿細中學生的個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6 06:16
應用教育人類學方法考察分析云南彝族阿細中學生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結果發(fā)現:阿細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且兩種認同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說明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可以和諧共生;他們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具有同構性、差異性和層次性;兩種認同的基礎既有共性也有差異。阿細中學生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共生關系是建立在共同的國土意識、共同血緣、共同歷史記憶、共同的英雄人物、共同的國家象征符號等共同基礎之上,而學校教育場域是構筑這些共同性基礎的重要場所。
【文章來源】:民族教育研究. 2017,2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二、量化研究結果
三、質性研究結果
(一) “彝族阿細人民族認同問卷”開放式問題部分的質性分析
(二) 阿細學生作文文本中的國家認同
四、阿細中學生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和諧共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 共同的土地
(二) 教科書建構的“國家”意象
(三) 日常生活中民漢學生的交流互動
(四) 平等和諧的民族政策
五、結論及啟示
(一) 結論
1. 少數民族群體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可以和諧共生
2. 阿細中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具有同構性
3. 阿細中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具有差異性和層次性
4. 阿細中學生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基礎既有共性也有差異
(二) 啟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少數民族身份認同變遷的實證研究——基于甘肅、青海、新疆三地的調查分析[J]. 楊鹍飛. 廣西民族研究. 2015(04)
[2]新疆各族國家認同狀況調查與分析[J]. 徐平,張陽陽.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6)
[3]對當代中國民族政策的反思[J]. 馬戎.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4)
[4]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兼談“共存共生”論對兩者關系協(xié)調的啟示[J]. 于春洋,黃巖. 廣西民族研究. 2012(04)
[5]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述評[J]. 袁娥. 民族研究. 2011(05)
[6]論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 高永久,朱軍. 民族研究. 2010(02)
[7]族群認同與族群性研究——兼論對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意義[J]. 祁進玉.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1)
[8]論中國的國家認同建設[J]. 周平. 學術探索. 2009(06)
[9]中國朝鮮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以中國某邊疆地區(qū)的朝鮮族為例[J]. 王紀芒.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8(04)
[10]論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J]. 賀金瑞,燕繼榮.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碩士論文
[1]中國11至20歲青少年的民族認同及其發(fā)展[D]. 秦向榮.華中師范大學 2005
[2]11至20歲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及其發(fā)展[D]. 陳晶.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01112
【文章來源】:民族教育研究. 2017,2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二、量化研究結果
三、質性研究結果
(一) “彝族阿細人民族認同問卷”開放式問題部分的質性分析
(二) 阿細學生作文文本中的國家認同
四、阿細中學生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和諧共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 共同的土地
(二) 教科書建構的“國家”意象
(三) 日常生活中民漢學生的交流互動
(四) 平等和諧的民族政策
五、結論及啟示
(一) 結論
1. 少數民族群體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可以和諧共生
2. 阿細中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具有同構性
3. 阿細中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具有差異性和層次性
4. 阿細中學生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基礎既有共性也有差異
(二) 啟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少數民族身份認同變遷的實證研究——基于甘肅、青海、新疆三地的調查分析[J]. 楊鹍飛. 廣西民族研究. 2015(04)
[2]新疆各族國家認同狀況調查與分析[J]. 徐平,張陽陽.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6)
[3]對當代中國民族政策的反思[J]. 馬戎.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4)
[4]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兼談“共存共生”論對兩者關系協(xié)調的啟示[J]. 于春洋,黃巖. 廣西民族研究. 2012(04)
[5]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述評[J]. 袁娥. 民族研究. 2011(05)
[6]論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 高永久,朱軍. 民族研究. 2010(02)
[7]族群認同與族群性研究——兼論對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意義[J]. 祁進玉.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1)
[8]論中國的國家認同建設[J]. 周平. 學術探索. 2009(06)
[9]中國朝鮮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以中國某邊疆地區(qū)的朝鮮族為例[J]. 王紀芒.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8(04)
[10]論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J]. 賀金瑞,燕繼榮.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碩士論文
[1]中國11至20歲青少年的民族認同及其發(fā)展[D]. 秦向榮.華中師范大學 2005
[2]11至20歲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及其發(fā)展[D]. 陳晶.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01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10111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