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民族縣域教育發(fā)展研究——以廣西跨境民族的L縣為例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border ethnic area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promoting th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s of the motherlan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education in L County of Guangxi,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does not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s'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contingent of teachers is not stable, and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funds is insufficient. W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border ethnic areas by changing ideas, increasing financial input,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strengthening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人事處;
【基金】: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問題研究項目“廣西跨境民族及公共事務治理研究”(2014—GM—036)
【分類號】:G75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討[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云;;跨界民族音樂之曲調(diào)互文研究——以中蒙烏珠穆沁部長調(diào)為例[J];中國音樂;2016年04期
2 孫魯毅;;邊境民族縣域教育發(fā)展研究——以廣西跨境民族的L縣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4期
3 蔣平;;邊疆民族地區(qū)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下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研究[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6年04期
4 梁爽;;民族文化對民族地區(qū)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影響——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5 崔海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跨境民族的中華民族認同[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6 薩如拉;;跨境民族基礎(chǔ)教育的比較研究[J];語文學刊;2015年23期
7 王曉艷;孫偉;楊云;;跨境民族宗教背景下邊疆地區(qū)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維護[J];新西部(理論版);2014年22期
8 楊清萍;趙子陸;;跨境民族在云南橋頭堡黃金口岸建設(shè)中的影響[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4期
9 李立綱;;云南跨境民族的民族身份與國家認同實證研究——中越、中老、中緬邊境的調(diào)查分析[J];西部學刊;2013年11期
10 劉芳;李勁松;;義務教育對跨境民族學生國家認同的影響研究[J];學術(shù)探索;201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興球;;中老跨境民族的區(qū)分及其跨境特征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方鐵;;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來源及其特點[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栗獻忠;;跨境民族問題與邊疆安全芻議[J];學術(shù)論壇;2009年03期
4 谷禾;;大眾媒體與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認同的塑造[J];云南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5 谷家榮;;滇邊跨境民族研究六十年的回顧與前瞻[J];學術(shù)探索;2010年04期
6 何躍;高紅;;論云南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何青穎;;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認同研究[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何躍;高紅;;論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軟實力[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9 姜永興;;我國南方的跨境民族研究[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10 劉稚,申旭;論云南跨境民族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198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段超;田敏;李俊杰;;共贏之舉——加強跨境民族文化交流與互動[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尹保生;陳欣;;跨境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的長期戰(zhàn)略[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3 陳文清;陳永香;;淺談邊疆地區(qū)的和諧發(fā)展與跨境共振——以云南跨境民族為例[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4 鄧文云;;淺論中越跨境民族關(guān)系[A];“東南亞民族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方鐵;張錦鵬;;論西南邊疆跨境民族的特點和歷史傳統(tǒng)[A];2004年度全國世界民族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河口縣委宣傳部 段家宏;關(guān)于推進中越跨境民族文化建設(shè)示范點的思考[N];紅河日報;2012年
2 孫淦 劉達成;重視跨境民族研究[N];人民日報;2001年
3 記者 魏道俊 通訊員 黃江;載歌載舞和諧戚戚[N];紅河日報;2012年
4 范宏貴;中越跨境民族溯源[N];中國民族報;2004年
5 徐曉梅;加大扶持跨境民族勢在必行[N];云南日報;2007年
6 高志英 李珊娜 云南大學民族研究院;中緬怒族與傈僳族的分化與交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云南西促會:促進西部開發(fā)[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得志;中緬跨境民族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2 劉藝;跨境民族問題與國際關(guān)系[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曹睿琪;跨境民族社會秩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晏聞超;云南邊境縣政府跨境民族事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4 何艷;云南省文山州跨境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教育管理問題初探—與越南的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麗;我國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6 薩其如呼;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蒙古族跨境民族問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4年
7 薩如拉;中蒙跨境民族基礎(chǔ)教育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8 易方立;跨境民族問題對國際關(guān)系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9 圖雅;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及身份認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10 莊莊;論當代跨境文化制品流通與跨境民族國家認同的關(guān)系[D];云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2104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221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