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族院校章程制定的核心理念及路徑選擇
本文選題:民族院校 + 高校章程; 參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摘要】:民族院校章程制定與實施既是民族院校實現(xiàn)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也是推進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落實民族院校辦學自主權的必然趨勢。民族院校在章程制定中,應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統(tǒng)一,抓住章程的核心理念,如遵循法治精神,保證章程的合法性與規(guī)范性;體現(xiàn)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提高章程執(zhí)行的自覺性;彰顯章程的特色,引領民族院校個性化科學發(fā)展。同時,民族院校章程制定要落實在行動中,通過良性的制度設計,將"一校一特色章程"作為重點;建立公共決策模式確保民族高校章程文本的科學性;建立執(zhí)行效果評估、監(jiān)測機制,以形成民族高校章程的動態(tài)調試機制。
[Abstract]:Mak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ethnic colleges is not onl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implementing the autonomy of running schools of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grasp the core ideas of the constitution, such as following the spirit of rule of law, ensuring the legality and normality of the constitution, embodying the principle of eq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implementing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ter, and lead the individualiz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itution of colleges for nationali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urse of action. Through the benign system design, the constitution of "one school and one characteristic" should be taken as the focal point; the public decision-making mod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tex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Monitor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form the dynamic debugging mechanism of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部民族教育發(fā)展中心;
【分類號】:G7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海云;高科技發(fā)展對民族院校的影響與對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胡振波;民族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探析[J];理論界;2001年01期
3 龔志偉;加強民族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相理鋒;對我國民族院校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3年10期
5 大禹;《新時期民族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探討》出版[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蔣興禮;民族院校穩(wěn)定工作思考[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3年02期
7 李建輝;第五屆全國民族院校書記、校(院)長聯(lián)席會議在銀川召開[J];中國民族;2003年09期
8 張海育;淺談民族院校課程改革[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3年05期
9 鄒日新,闕貴頻;構建有特色的民族院校 “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體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10 王健;我國民族院校發(fā)展狀況及對策思考[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吳瓊英;;論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構建和諧校園的對策[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年
2 李芳青;;應用價值工程與提高民族院校的功能價值[A];中國價值工程輝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3 李梅;陳亞飛;;非民族院校少數(shù)民族班新生入學適應性問題的調查研究[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楊放;何江川;蒙昌勇;伍小花;;全國五所民族院校十七個少數(shù)民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5 高乃云;;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審視與策略構建[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南民族大學校長 雷召海;關于民族院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社會科學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9年
2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邱世兵;民族院校開放辦學新路徑[N];光明日報;2011年
3 陳光軍;發(fā)揮文化在民族院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作用[N];中國民族報;2012年
4 袁世婷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教師;民族院校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干部意義重大[N];貴州民族報;2012年
5 廣西民族大學黨委書記 鐘海青;民族院校的使命[N];光明日報;2013年
6 馬少剛;在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中加速民族院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13年
7 楊勝才;我國民族院校辦學特色試解[N];中國民族報;2006年
8 楊勝才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民族院校定位:找準位置,方能走對路子[N];中國民族報;2007年
9 楊勝才;民族院校要走特色辦學之路[N];光明日報;2006年
10 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 陳達云;簡論民族院校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2 宋遂周;我國民族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呂佩臣;民族院校辦學特色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蔡瓊;中國民族院校發(fā)展中的文化轉型[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邱世兵;中國民族院校轉型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鄭白玲;特與不特[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虹;民族院校核心競爭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2 馬少剛;新常態(tài)下民族院校轉型發(fā)展路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3 陳華青;我國民族院校學科特色建設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5年
4 李晶晶;民族院校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繁榮發(fā)展的貢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7年
5 申莉;新時期民族院校文化選擇和建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6 鄭婭;民族院校專業(yè)改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7 相理鋒;我國民族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探討[D];天津大學;2004年
8 孫燕;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歐陽yN蘭;我國少數(shù)民族院校特色發(fā)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趙賢迪;生態(tài)位理論下我國民族院校發(fā)展定位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530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185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