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入學教育思考
十二、三歲的孩子剛從小學跨進中學大門,對中學的環(huán)境、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和方法等都感到陌生和新鮮,尤其是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急劇變化的階段,因此,抓初一新生的入學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那么,筆耕論文新浪博客,如何使初一新生盡快步入初中學習生活的“快車道”呢?
1.環(huán)境適應。初一的新生總感覺自己在小學時學習不錯,可進入初中后,有的成績不理想,以致跟不上,甚至輟學,究其因,其一就是不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初中與小學相比,最大區(qū)別是學科增多了,內容加深了,每門學科分別由不同教師教,因此,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首先,在入學教育中,班主任應讓本班學生逐一作自我介紹,盡早消除同學間的陌生感,使他們盡快地相互熟悉,成為學友。其次,教師要使學生明白每門課程的學習目的,知道學了有什么用,才能使學生對那門學科產生興趣。再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各門學科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養(yǎng)成制定學習計劃的好習慣。最后,教師認真批改作業(yè),肯定學生的進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體味到學習的快樂。
2.紀律意識。初一是中學的起始年級,可謂“路慢慢其修遠兮”,“初生牛犢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和學校應實行“教育傾斜”,注重對初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就應當以“守則”教育、“行為規(guī)范”教育為核心,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確行動的準則,具有強烈的紀律意識。班主任可集中數日時間組織新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要求學生做到能背誦、會默寫。
3.培養(yǎng)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級的核心與骨干,是班主任的“影子”,在實際工作中要為他們提供機會和“舞臺”,比如:“建立班干部輪流制”,給更多的同學提供參與班級管理、鍛煉自己的機會,避免班干部的“終身制”,增強“主人翁”意識。搞“值日班長制”,放心大膽地啟用干部,使之全方位地參與班級各方面的工作與研究,并及時幫助他們總結工作,提高他們管理班級的能力,使班級形成一個堅強,穩(wěn)定的班干部隊伍,這將對形成良好的班集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結合初一思想政治課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品質教育,以“活動課”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怎樣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怎樣培養(yǎng)自信心”、“如何面對挫折”等。面對初一新生,為盡快消除學生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拉近師生的距離,樹立搞好學習的信心,班主任主動與他們交朋友,課上語言要用激勵性的語言、賞識的口吻講話,對表現出色的進行獎勵,對一時沒想好的同學說:“你再想想,老師相信你”等。班主任注重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孩子們很快喜歡上班主任,并且喜歡每門學科。
5.明確學習任務。初一新生做好中學階段接受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適應準備。在入學教育中,班主任可比較中、小學階段教學原則、方法的異同,著重使學生認清:小學以直觀、形象教育為主,中學則要做好培養(yǎng)邏輯、抽象思維能力的心理準備;小學課業(yè)負擔輕,而中學則重,做好培養(yǎng)預習、自習習慣,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準備;小學教育時間松散,中學則時間長而緊湊,做好培養(yǎng)自我控制力的心理準備;小學以傳授知識為主,中學以運用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智力為主,作好動腦、動手的心理準備。只有這樣,在今后的學習中,他們才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積極、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學習的成效隨之提高。
育人是一門藝術,尤其是今天的中學生,將是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對處在當今信息化、知識化年代的每一位中學教師來說,只有仔細觀察和深入研究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他們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好中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本文編號:2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