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構(gòu)配筋再生混凝土L形柱框架-輕質(zhì)填充墻結(jié)構(gòu)抗震試驗分析
本文選題:格構(gòu)配筋 + 再生混凝土; 參考:《工業(yè)建筑》2017年11期
【摘要】:為改善異形柱框架結(jié)構(gòu)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種格構(gòu)配筋再生混凝土L形柱框架-輕質(zhì)填充墻結(jié)構(gòu)。進行兩個格構(gòu)配筋再生混凝土L形柱框架-粉煤灰砌體填充墻結(jié)構(gòu)的低周反復荷載試驗,框架分為普通框架和帶人字形支撐框架兩種;谠囼,分析各試件的承載力、剛度、延性、滯回特性、耗能和破壞特征,找出結(jié)構(gòu)損傷破壞的薄弱部位,闡明其屈服機制。研究表明:帶人字形斜撐的格構(gòu)配筋再生混凝土L形柱框架-輕質(zhì)填充墻結(jié)構(gòu),承載力、延性和綜合抗震性能均有顯著提高。提出的格構(gòu)配筋再生混凝土L形柱框架-輕質(zhì)填充墻結(jié)構(gòu),簡化了配筋,提高了工效,易于施工,成本較低,抗震性能良好。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pecial-shaped column frame structure, a lattice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L-shaped column frame-light infilled wall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e low cycle cyclic loading tests of two lattice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L-shaped column frames and fly ash masonry infilled wall structures are carried out. The frames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common frame and braced frame with herringbone shape. Based on the tests, the bearing capacity, stiffness, ductility,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energy dissip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pecimen are analyzed, the weak parts of structural damage and failure are found out, and the yield mechanism is cla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ductility and comprehensiv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lattice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L-shaped column frame-filled wall structure with herringbone oblique brace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posed lattice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L-shaped column frame-light infilled wall structure simplifies the reinforcement,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easy to construct, has low cost and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作者單位】: 中原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科技計劃支撐項目(2015BAL03B01) 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15A560045,17A560032)
【分類號】:TU352.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亦冬,吳萍,周士瓊;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生命周期評價初探[J];混凝土;2004年06期
2 施鐘毅,李陽;再生混凝土的試驗研究與工程應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3 肖建莊,蘭陽,李佳彬,王軍龍;再生混凝土長期使用性能研究進展[J];結(jié)構(gòu)工程師;2005年03期
4 李彥軍;劉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5 馬勤;李騰忠;王云飛;;再生混凝土發(fā)展及應用現(xiàn)狀[J];廣東建材;2008年10期
6 吳清芳;杜輝;歐陽宏輝;;再生混凝土在承秦出海路中的應用[J];市政技術(shù);2009年02期
7 戴婷婷;;再生混凝土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8 石宵爽;王清遠;;從災后重建探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應用發(fā)展[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9年03期
9 張波;;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對比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10 王兵;朱平華;;鋼骨再生混凝土的耐火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建莊;黃嘯;;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的應用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2 曹萬林;張建偉;尹海鵬;陳家瓏;;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jié)構(gòu)抗震研究與應用[A];第19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0年
3 施養(yǎng)杭;彭沖;;再生混凝土研究與發(fā)展析議[A];第19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0年
4 傅曉劍;呂愛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A];“發(fā)展綠色技術(shù),建設節(jié)約結(jié)構(gòu)”——第十四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葉躍忠;趙人達;;再生混凝土微觀結(jié)構(gòu)分析[A];“發(fā)展綠色技術(shù),建設節(jié)約結(jié)構(gòu)”——第十四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肖建莊;;前言[A];首屆全國再生混凝土研究與應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7 張傳增;肖建莊;雷斌;;德國再生混凝土應用概述[A];首屆全國再生混凝土研究與應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8 趙U,
本文編號:2079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07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