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復活動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導管接觸性溶栓術(shù)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6 06:23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活動干預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導管接觸性溶栓術(shù)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樣,選取2018年4月—12月在蘇州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的40例患者納入試驗組,選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住院的4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試驗組接受早期康復活動干預,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住院期間患肢髕骨上緣15 cm和髕骨下緣10 cm腿圍周徑、尿激酶用量、溶栓天數(shù)、舒適度評分、疼痛評分、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穿刺處滲血及溶栓導管移位的發(fā)生率;比較兩組出院后1個月和3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及血栓形成后綜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評分。結(jié)果住院期間試驗組患側(cè)肢體髕骨下緣10 cm腿圍周徑差小于對照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天數(shù)少于對照組、疼痛數(shù)字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1個月試驗組在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方面得分高于對照組,PT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試驗組在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狀況方面得分高于對照...
【文章來源】:中華護理雜志. 2020,55(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試驗組干預方法
1.2.2 對照組干預方法
1.2.3 評估工具
1.2.4 資料收集方法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干預前后兩組各評價指標的比較
2.2.1 兩組導管接觸性溶栓期間各評價指標比較(表2)
2.2.2 兩組出院后1個月和3個月生活質(zhì)量和血栓形成后綜合征評分比較
3 討論
3.1 早期康復活動能夠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栓導管接觸性溶栓術(shù)后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zhì)量
3.2 早期康復活動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導管接觸性溶栓術(shù)后患者出院后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早期下床活動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者負性事件和腫脹疼痛影響的系統(tǒng)評價[J]. 張昕童,湯婷,解衛(wèi)平,金宇,劉扣英. 現(xiàn)代醫(yī)學. 2019(02)
[2]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 李亞晶,原標,李春民.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8(08)
[3]應用流體血栓清除系統(tǒng)治療急性髂股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J]. 王麗,翁艷敏,朱潔,喬彤,傅巧美. 中華護理雜志. 2018(01)
[4]急性深靜脈血栓患者早日下床活動可行性與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 孫建華,馬玉芬,郭一峰,王曉杰,佟冰渡,陳亞萍,徐園. 中華護理雜志. 2017(05)
[5]導管溶栓術(shù)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李全成,田玉峰,閆波,蘇少飛,陳林寶,何新,伍衛(wèi)東.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09)
[6]下肢深靜脈血栓后綜合征的診斷及預測因素[J]. 田錦林,王偉,李云松,郭躍輝. 血栓與止血學. 2015(02)
[7]常用的疼痛評估方法在臨床疼痛評估中的作用[J]. 徐城,楊曉秋,劉丹彥.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5(03)
[8]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非手術(shù)治療后的近期生存質(zhì)量研究[J]. 田野,張艷梅,賽力克·馬高維亞,羅軍,楊陸蒙,曹強.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3(12)
[9]導管溶栓術(shù)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及護理[J]. 成詠,葛伶俐,余楓,喬慧娜.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14)
[10]舒適狀況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 朱麗霞,高鳳莉,羅虹輝,鄧海波,王秋俐.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6(13)
本文編號:3101124
【文章來源】:中華護理雜志. 2020,55(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試驗組干預方法
1.2.2 對照組干預方法
1.2.3 評估工具
1.2.4 資料收集方法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干預前后兩組各評價指標的比較
2.2.1 兩組導管接觸性溶栓期間各評價指標比較(表2)
2.2.2 兩組出院后1個月和3個月生活質(zhì)量和血栓形成后綜合征評分比較
3 討論
3.1 早期康復活動能夠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栓導管接觸性溶栓術(shù)后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zhì)量
3.2 早期康復活動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導管接觸性溶栓術(shù)后患者出院后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早期下床活動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者負性事件和腫脹疼痛影響的系統(tǒng)評價[J]. 張昕童,湯婷,解衛(wèi)平,金宇,劉扣英. 現(xiàn)代醫(yī)學. 2019(02)
[2]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 李亞晶,原標,李春民.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8(08)
[3]應用流體血栓清除系統(tǒng)治療急性髂股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J]. 王麗,翁艷敏,朱潔,喬彤,傅巧美. 中華護理雜志. 2018(01)
[4]急性深靜脈血栓患者早日下床活動可行性與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 孫建華,馬玉芬,郭一峰,王曉杰,佟冰渡,陳亞萍,徐園. 中華護理雜志. 2017(05)
[5]導管溶栓術(shù)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李全成,田玉峰,閆波,蘇少飛,陳林寶,何新,伍衛(wèi)東.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09)
[6]下肢深靜脈血栓后綜合征的診斷及預測因素[J]. 田錦林,王偉,李云松,郭躍輝. 血栓與止血學. 2015(02)
[7]常用的疼痛評估方法在臨床疼痛評估中的作用[J]. 徐城,楊曉秋,劉丹彥.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5(03)
[8]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非手術(shù)治療后的近期生存質(zhì)量研究[J]. 田野,張艷梅,賽力克·馬高維亞,羅軍,楊陸蒙,曹強.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3(12)
[9]導管溶栓術(shù)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及護理[J]. 成詠,葛伶俐,余楓,喬慧娜.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14)
[10]舒適狀況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 朱麗霞,高鳳莉,羅虹輝,鄧海波,王秋俐.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6(13)
本文編號:3101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31011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