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腫分枝桿菌復合群的藥物敏感性分析及其對克拉霉素的耐藥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9 16:46
目的了解我國膿腫分枝桿菌復合群(MABC)在非結核分枝桿菌(NTM)中的構成分布;弄清MABC的耐藥現狀;初步探索其對克拉霉素的耐藥機制及基因分型。為我國MABC肺病的治療提供依據。方法1、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結核病參比實驗室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凍存的490株經對硝基苯甲酸(PNB)初步鑒定為NTM的臨床菌株給予16S rRNA、 hsp65、rpoB和ITS多靶位基因PCR-測序的分子菌種鑒定。2、用微孔板Alamar blue顯色法檢測MABC對16種藥物的最低抑菌濃度(MIC)。3、隨機挑選出部分菌株,進一步用棋盤稀釋法作兩藥的體外聯(lián)合藥敏試驗。4、對藥敏試驗延長培養(yǎng)至14天,觀察MABC對克拉霉素的誘導耐藥情況,并對耐藥相關基因rrl及erm(41)進行測序,研究克拉霉素耐藥表型和基因型的關系。5、對所有的MABC菌株進行可變數目串聯(lián)重復序列(VNTR)基因分型。結果1、鑒定結果NTM452株,其中MABC100株,占22.1%,為NTM的第二位:100株MABC中,膿腫分枝桿菌75株,馬賽分枝桿菌25株。2、100株MABC的體外藥敏結果顯示:耐藥率較低的5種藥為: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替加環(huán)素,耐藥率分別為2%、7%、9%、15%、20%;耐藥率較高的5種藥依次為:美羅培南、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米諾環(huán)素、復方新諾明,耐藥率分別為:85%、79%、73%、70%、43%。莫西沙星、頭孢西汀、亞胺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藥率居中。氯法齊明也有較低的MIC。3、28株菌(19株膿腫分枝桿菌、9株馬賽分枝桿菌)的聯(lián)合藥敏結果顯示:克拉霉素+莫西沙星對馬賽分枝桿菌協(xié)同效應最好(88.9%),但對膿腫分枝桿菌協(xié)同效應最差(5.2%)。不論菌種,利奈唑胺+阿米卡星、替加環(huán)素+莫西沙星的協(xié)同效應較好,分別為42.9%、57.1%。4、75株膿腫分枝桿菌中,克拉霉素誘導耐藥株51株,占68%;敏感株19株,占25.4%。25株馬賽分枝桿菌無克拉霉素誘導耐藥,敏感株21株,占84%。兩者有顯著性差異;9株克拉霉素獲得性耐藥菌株中,rrl突變的菌株6株,突變率66.7%;所有的膿腫分枝桿菌erm(41)序列完整,所有的馬賽分枝桿菌,erm(41)序列有短缺;75株膿腫分枝桿菌,T28序列型菌株57株、C28序列型菌株18株。25株馬賽分枝桿菌皆為T28序列型。5、VNTR各位點有明顯基因多態(tài)性,分辨率指數為0.996,聚類分析呈3個基因群。結論MABC為我國較為常見的NTM,耐藥率高,可用藥物有限,治療困難的主要菌種為膿腫分枝桿菌,根本的原因在于克拉霉素誘導耐藥。準確的菌種鑒定、可靠的藥敏試驗對指導MABC肺病的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
【學位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R446.5
本文編號:2822761
【學位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R446.5
本文編號:2822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28227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