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力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7 22:02
本文關鍵詞:自我管理教育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力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對透析患者體力活動方面的效果和作用,效果評價主要從患者的肌力強度、運動自我效能、疲乏狀況、抑郁情況、自我管理等多個方面給予評價。方法本研究的性質為類實驗方法研究,從門診透析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根據其透析時間的不同隨機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均分配40例,對照組按照臨床科室的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干預組患者不僅執(zhí)行常規(guī)護理,還要接受12周自我管理教育,包括協助患者評價當前體力活動狀況、幫助其識別現存問題、滿足患者對體力活動方面的知識需求,提高其運動自我效能等方面實施。本研究主要采用患者一般資料調查問卷、運動自我效能量表、Piper疲乏修訂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和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進行評估。在干預前和干預后都要對患者的肌力、運動自我效能、疲乏狀況、抑郁狀況和自我管理能力進行測量評估。所用問卷填寫前做到讓患者知情同意,問卷由研究者本人親自向患者發(fā)放,用經過培訓的統一的指導語指導患者正確填寫。研究者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核對后,將數據輸入到SPSS 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分析處理,主要運用描述性分析法、t檢驗、χ2檢驗等研究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結果本研究共選取符合標準的80例患者,因在課題研究改變治療方法、轉去其他醫(yī)院和疾病加重等因素不能繼續(xù)參加本研究等共流失患者5例,共有75例患者完整參與課題的流程,其中干預組有患者38例,對照組有患者37例,本研究中樣本的流失率達到6.7%。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非標準化60秒鐘坐-站次數比較干預組患者在干預前均值為(24.42±5.18),經過12周干預后均值為(29.82±7.97),較干預前增加了5.4次,經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50.05)。2.干預前后患者運動自我效能得分情況比較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自我效能得分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干預組經過12周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的運動自我效能得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高,差異顯示出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00.01)。3.干預前后患者疲乏分比較患者在干預前行為嚴重程度、情感、感知維度得分居于重度水平,認知情緒維度得分為中度水平,經過12周干預后,疲乏量表總均分為(4.13±1.48),與干預前(6.05±1.05)比較,疲乏的平均水平由重度降為中度水平,其中行為嚴重程度、情感、感知維度降為中度水平,認知情緒維度降為輕度水平。對干預后兩組患者疲乏得分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干預組疲乏量表得分大幅度降低,差異呈現出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00.01)。4.干預前后患者抑郁量表得分比較將兩組患者的抑郁量表得分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干預組抑郁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1),說明自我管理教育對降低患者的抑郁有顯著影響。5.干預前后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比較干預前,從數據可以看出,患者量表所得總分為(46.36±8.93),在量表的四個維度中,伙伴關系所得分數最高,情緒處理維度得分最低。干預12周后,干預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總分為(56.68±8.83),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1)。結論應用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運動積極性、運動自我效能感、肌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減輕患者的疲乏狀況和抑郁情緒。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73.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馮勝紅;戈海;陸萌;;自我管理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狀況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年11期
,本文編號:1301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13016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