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書信與士人生態(tài)研究
本文關鍵詞:東漢書信與士人生態(tài)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書信作為中國古代散文的重要文體,不僅起源時間早、使用范圍廣,而且兼具實用性和審美性。在書信這一文體發(fā)展成熟的過程中,東漢書信貢獻良多。此時期的書信不僅在數(shù)量上有所增加、內容上有所豐富,還開拓了許多書信類型,客觀地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風氣,真實地展現(xiàn)了士人的生存狀態(tài)。本文通過對東漢書信進行整理和研讀,對東漢書信的保存及傳播等情況進行了考察,將東漢書信與士人生態(tài)研究緊密結合,以期充分揭示東漢書信的價值和意義。本文緒論部分概述了東漢書信的基本情況,對其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整理分析,并說明了本文選題的研究意義。第一章主要從政治、文化、人的覺醒及物質、制度等方面考察東漢書信文學興起的背景。第二章將東漢書信與士人心態(tài)相聯(lián)系,對兩漢士人的差異、東漢的玄儒境界及東漢士人的交游進行論述。第三章重點關注士人日常生活,從東漢書信的內容探究士人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哲學及生活意趣。第四章則是從東漢書信探討東漢的人物品鑒之風,分析東漢士人評價人物的特點,并對書信中的文學批評進行探討。另外,本文的附錄考察了史傳及唐宋類書對東漢書信的保存和傳播情況,并對東漢書信在史傳作品中的變化以及唐宋類書對東漢書信的摘錄和編類情況進行分析。本文的關鍵問題是通過對東漢書信的研究,來探究東漢士人的生態(tài)。
【關鍵詞】:東漢書信 士人心態(tài) 社會風氣 文史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華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6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4
- 第一章 東漢書信興起的背景考察14-24
- 第一節(jié) 東漢書信與政治及經學的緊密聯(lián)系14-18
- 第二節(jié) 士人的個性覺醒與情感抒發(fā)18-20
- 第三節(jié) 郵驛的發(fā)展與紙張的改良20-24
- 第二章 東漢書信與士人心態(tài)的發(fā)展24-36
- 第一節(jié) 從書信的私人性質看兩漢士人的差異24-29
- 第二節(jié) 書信與東漢玄儒境界的演進29-32
- 第三節(jié) 書信與士人的交游及士風變化32-36
- 第三章 東漢書信與士人日常生活36-45
- 第一節(jié) 書信中的物質生活和生活態(tài)度36-39
- 第二節(jié) 書信中生活哲學的政治解讀39-42
- 第三節(jié) 書信中的生活意趣和文學表達42-45
- 第四章 東漢書信與東漢的人物品鑒之風45-53
- 第一節(jié) 東漢書信中的人物評價及其特點45-48
- 第二節(jié) 東漢書信與文學批評48-53
- 結語53-54
- 參考文獻54-57
- 致謝57-58
- 附錄 史傳、類書與東漢書信的保存和傳播58-75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梓;科舉制度與士人心態(tài)[J];尋根;2005年03期
2 羅霓霞;;牡丹和梅花:唐宋士人兩種不同的選擇[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翟勇;;明代嘉、隆年間松江士人研究[J];江南論壇;2009年03期
4 王松景;;西晉初期士人心態(tài)初探——俗世與審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5 余來明;王勤;;科舉廢而詩愈昌——科舉廢黜與元前期江南士人生存方式的轉變[J];學術研究;2011年12期
6 李春青;;漢代士人心態(tài)與身份的復雜性及其對文學觀念之影響[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7 周玲玲;;漢末社會轉型背景下的士人心態(tài)[J];文藝評論;2012年10期
8 羅宗強;;儒學的式微輿士人心態(tài)的變化[J];中國文化;1989年01期
9 孫麗華;;論元代士人的歸隱意識[J];唐都學刊;1991年02期
10 唐子奕;;兩漢經學的應用與士人心態(tài)[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綜合版);1993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羅宗強;關于士人心態(tài)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曹 芊;明代學術史研究的新高度[N];中華讀書報;2000年
3 江邊;文學思想史擴展的學科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化兵;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士人與詩派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張玉璞;“三教合一”與宋代士人心態(tài)及文學呈現(xiàn)[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3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會交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競艷;晚明士人群體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黃云鶴;唐宋時期落第士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常德榮;南宋中后期詩壇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7 張維昭;儒學文化的悖離與回歸[D];浙江大學;2008年
8 張麗麗;清代科舉與詩歌[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賈雪飛;明中后期的上海士人與地方社會[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屈斌;北宋士人游學生活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劉源;“剪燈三話”與明代士人心態(tài)嬗變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3 張榕;東漢書信與士人生態(tài)研究[D];華僑大學;2016年
4 范月霞;士人身份的分裂[D];內蒙古大學;2006年
5 王麗珍;士人形象與文化追尋[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6 包青山;士人精神與文化重構[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駱耀軍;明清之際士人認同的轉變與重塑[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8 靳晴;六朝小說與士人生活狀態(tài)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麗萍;士人自覺意識的開端[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海興;漢末散文創(chuàng)作及士人心態(tài)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東漢書信與士人生態(tài)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2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48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