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江南文學與江南文化研究的重要對象與方法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22:59
"江南文化"是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思想資源,從古至今,文學都是表達這一"江南認同"的重要媒介。"當代江南文學與江南文化"與古代文學的相關(guān)研究不同,需要充分考察自身的獨特性和復(fù)雜性,需要確認重要的研究對象,建立適合當代文學自身特性的研究思路。將"江南文化"放置到歷史的脈絡(luò)中,發(fā)現(xiàn)先秦文化之于"當代江南文化"的意義,以重建歷史的延續(xù)性,并反思當代文學研究中"現(xiàn)代性"視野的缺失;以"主體間性"為思維理路,通過雙向互動的視角發(fā)現(xiàn)當代江南文學與江南文化之間的動態(tài)關(guān)系,為新的世界格局中的"中國敘述"增加來自江南的視角,以此確立中國文明主體性的獨立立場。
【文章來源】:甘肅社會科學.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知識界的“地域”“江南”敘述與重要對象的確認
(一)“文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及“文學地理學”的學理脈絡(luò)
(二)“江南文化研究”“文學與江南文化”:表述“文化自覺”的方法
(三)“現(xiàn)當代文學與江南文化”:重要對象的提出
二、建立一種連續(xù)性的敘述:“軸心時代”與“江南文化”
三、主體間性: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雙向互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構(gòu)[J]. 梅新林.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4)
[2]略論江南文化的務(wù)實精神[J]. 熊月之.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3)
[3]地域文化建構(gòu)與民族國家認同——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J]. 鄧偉. 文藝理論研究. 2006(04)
[4]啟蒙語境中的鄉(xiāng)土言說——“五四”浙東鄉(xiāng)土作家群論[J]. 王嘉良,傅紅英. 文學評論. 2004(03)
[5]江南文化與江南詩學筆談[J]. 劉士林,徐雁平,朱逸寧,耿波.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
[6]重繪中國文學地圖[J]. 楊義. 文學遺產(chǎn). 2003(05)
[7]“文學上!迸c城市文化身份建構(gòu)[J]. 陳惠芬. 文學評論. 2003(03)
[8]江南市鎮(zhèn)文化面面觀[J]. 樊樹志. 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0(04)
[9]文藝的地域?qū)W研究設(shè)想[J]. 金克木. 讀書. 1986(04)
本文編號:3628822
【文章來源】:甘肅社會科學.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知識界的“地域”“江南”敘述與重要對象的確認
(一)“文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及“文學地理學”的學理脈絡(luò)
(二)“江南文化研究”“文學與江南文化”:表述“文化自覺”的方法
(三)“現(xiàn)當代文學與江南文化”:重要對象的提出
二、建立一種連續(xù)性的敘述:“軸心時代”與“江南文化”
三、主體間性: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雙向互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構(gòu)[J]. 梅新林.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4)
[2]略論江南文化的務(wù)實精神[J]. 熊月之.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3)
[3]地域文化建構(gòu)與民族國家認同——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J]. 鄧偉. 文藝理論研究. 2006(04)
[4]啟蒙語境中的鄉(xiāng)土言說——“五四”浙東鄉(xiāng)土作家群論[J]. 王嘉良,傅紅英. 文學評論. 2004(03)
[5]江南文化與江南詩學筆談[J]. 劉士林,徐雁平,朱逸寧,耿波.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
[6]重繪中國文學地圖[J]. 楊義. 文學遺產(chǎn). 2003(05)
[7]“文學上!迸c城市文化身份建構(gòu)[J]. 陳惠芬. 文學評論. 2003(03)
[8]江南市鎮(zhèn)文化面面觀[J]. 樊樹志. 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0(04)
[9]文藝的地域?qū)W研究設(shè)想[J]. 金克木. 讀書. 1986(04)
本文編號:3628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62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