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民話劇”劇本研究(1919-1937)
發(fā)布時間:2021-11-06 22:55
20世紀初,在平民教育運動和抗日戰(zhàn)爭的影響下,作為平民教育手段和載體的平民話劇得到了發(fā)展。由于平民話劇的內(nèi)容接近平民大眾的生活,有教化的作用,這對啟蒙和教育平民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平民話劇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平民話劇的思想內(nèi)容單純以“教育救國”為任務,并未觸動封建的社會制度,加之創(chuàng)作技巧稚嫩、藝術水平不高等?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正在蓬勃發(fā)展的平民話劇就被逼中斷了。本文第一章探討了平民話劇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出版概況。第二章從平民話劇的題材、主題和形式等具體角度入手,對平民話劇文本進行細致的內(nèi)部研究,這是論文的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第三章分析平民話劇的得失及影響,討論平民話劇對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意義。結(jié)語部分總結(jié)分析平民話劇沒有得到現(xiàn)代戲劇界關注重視的原因。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平民話劇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出版概況
第一節(jié) 五四平民教育運動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抗日運動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平民話劇的出版概況
第二章 平民話劇的題材、主題和形式
第一節(jié) 題材與主題分析
第二節(jié) 話劇形式特征分析
第三章 平民話劇的得失及影響
第一節(jié) 平民話劇的貢獻及其局限
第二節(jié) 平民話劇在話劇大眾化民族化方面的探索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作為教育戲劇的熊佛西“農(nóng)民戲劇”[J]. 陳愛國,方婕.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論叢. 2013(02)
[2]20世紀30年代定縣農(nóng)民戲劇實驗的歷史意義[J]. 曾憲章,劉川鄂. 文藝研究. 2013(09)
[3]熊佛西與河北定縣的“農(nóng)民戲劇實驗”[J]. 吳福輝.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3(01)
[4]1930年代定縣戲劇改良與鄉(xiāng)村啟蒙[J]. 孫詩錦. 史學月刊. 2012(02)
[5]董渭川與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J]. 張鵬.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31)
[6]民國時期民眾教育館的發(fā)展及活動述論[J]. 毛文君.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7]晏陽初及其所倡導的平民戲劇教育[J]. 王艷玲,謝美生. 劇作家. 2005(05)
[8]評20世紀20年代的平民教育運動[J]. 祝彥.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5(02)
[9]試論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運動[J]. 張國強,鐘飛辰.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1(06)
[10]熊佛西的定縣農(nóng)民戲劇實驗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孫惠柱,沈亮. 戲劇藝術. 2001(01)
本文編號:3480678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平民話劇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出版概況
第一節(jié) 五四平民教育運動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抗日運動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平民話劇的出版概況
第二章 平民話劇的題材、主題和形式
第一節(jié) 題材與主題分析
第二節(jié) 話劇形式特征分析
第三章 平民話劇的得失及影響
第一節(jié) 平民話劇的貢獻及其局限
第二節(jié) 平民話劇在話劇大眾化民族化方面的探索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作為教育戲劇的熊佛西“農(nóng)民戲劇”[J]. 陳愛國,方婕.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論叢. 2013(02)
[2]20世紀30年代定縣農(nóng)民戲劇實驗的歷史意義[J]. 曾憲章,劉川鄂. 文藝研究. 2013(09)
[3]熊佛西與河北定縣的“農(nóng)民戲劇實驗”[J]. 吳福輝.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3(01)
[4]1930年代定縣戲劇改良與鄉(xiāng)村啟蒙[J]. 孫詩錦. 史學月刊. 2012(02)
[5]董渭川與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J]. 張鵬.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31)
[6]民國時期民眾教育館的發(fā)展及活動述論[J]. 毛文君.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7]晏陽初及其所倡導的平民戲劇教育[J]. 王艷玲,謝美生. 劇作家. 2005(05)
[8]評20世紀20年代的平民教育運動[J]. 祝彥.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5(02)
[9]試論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運動[J]. 張國強,鐘飛辰.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1(06)
[10]熊佛西的定縣農(nóng)民戲劇實驗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孫惠柱,沈亮. 戲劇藝術. 2001(01)
本文編號:34806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48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