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壯族師公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研究 ——以象州師公舞、興賓師公戲、合山壯師劇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8-21 15:56
壯族師公是壯族師公教的神職人員,在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宗教角色。從壯族師公教經(jīng)文中,我們不僅可以找到師公教教義、起源和發(fā)展歷程,還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壯族先民有關天文、歷史、醫(yī)藥、神話、舞蹈等內(nèi)容的記載。壯族師公熟悉天文地理、記錄歷史、逐疫治病的同時也會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他們是壯族古代社會文化的百科全書,為壯族的繁衍生息及其文化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如今,壯族師公的宗教生存空間已經(jīng)被嚴重擠壓,有關天文、地理、歷史、農(nóng)業(yè)的記錄和傳承逐漸失去原有的活力,而從師公教發(fā)展而來的師公舞、師公戲、壯師劇等文化藝術卻在當下社會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中不斷尋求突破,甚至通過現(xiàn)代文藝工作者的努力被搬上了新的藝術舞臺,進而被賦予了新的生存語境。壯族師公藝術,凝聚著壯族人民的純樸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相對固定傳承的地域、清晰的源流和變遷歷程,承載著族群的歷史記憶和現(xiàn)實文化訴求。本文力圖在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以民族學、藝術人類學、文化生態(tài)學等理論為基礎,運用文獻法、深度訪談法、比較分析法等學科視角對壯族師公藝術進行探究,以此嘗試對壯族文化進行多維思考和解讀。內(nèi)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對壯族“師公”的研究現(xiàn)狀和成果進行分析...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象州中平鎮(zhèn)架村師公舞面具及存放方式,筆者攝于2008年6月
濃眉大眼,有須髯,有威嚴雄武的武將之氣。髻或冠帶并飾以鮮花,粉面紅唇,體現(xiàn)女性俊俏嫵媚王,其面棱角分明、雙眼怒瞪,齜牙咧嘴,兇相畢露其面雖然歪嘴挑眼,但是并不丑陋,反而笑容可掬。諧人物。圖 1:象州中平鎮(zhèn)架村師公舞面具及存放方式,筆者攝于
圖 3:象州中平鎮(zhèn)架村跳師公舞前須掛神像,筆者攝于、小鼓、小鑼、小鈸等音樂道具舞有“蜂鼓不響不開腔” 或“無鼓不開壇”的說法指揮。演出時把蜂鼓放在兩腿之上,單手打擊鼓面。神出相和每個神的性格特征,配一個鑼鼓牌。如“開場袍、彩褲,搭配男性神像面具使用色碎花外衣、花裙,搭配女性神像面具使用、長矛、刀、劍、鐵錘、令旗等“法器”道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西壯族師公信仰建構(gòu)及其問題探究[J]. 潘云峰,石大建. 賀州學院學報. 2016(04)
[2]儀式共生與主體性形塑:廣西上林縣古登村壯族師公與道公考察[J]. 覃延佳.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4)
[3]社區(qū)學院傳承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的可行性與策略探究[J]. 劉彥,陸丹梅. 廣西教育. 2014(19)
[4]壯族師公儀式研究綜述[J]. 黃羽. 大眾文藝. 2014(01)
[5]壯族師公舞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 鐘寧.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13(03)
[6]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開發(fā)式保護背景下廣西壯劇孵化研究[J]. 趙巧艷. 文山學院學報. 2011(05)
[7]生態(tài)學視野中的廣西壯族師公戲研究[J]. 王紅. 廣西社會科學. 2011(02)
[8]微觀視角與縱橫向度下的桂中壯族師公教研究——以廣西上林縣西燕鎮(zhèn)為釋例[J]. 覃延佳. 廣西民族研究. 2010(04)
[9]壯族麼教與壯族師公教的比較研究[J]. 莫幼政. 廣西民族研究. 2009(02)
[10]文化概念演變及文化學研究歷程[J]. 林堅. 文化學刊. 2007(04)
碩士論文
[1]貴港師公戲的傳承與發(fā)展[D]. 藍觀覃.西北民族大學 2015
[2]中國少數(shù)民族藝術在城市劇院的傳播研究[D]. 林慜劼.中央民族大學 2013
[3]師公戲唱本研究[D]. 覃慧敏.廣西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55906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象州中平鎮(zhèn)架村師公舞面具及存放方式,筆者攝于2008年6月
濃眉大眼,有須髯,有威嚴雄武的武將之氣。髻或冠帶并飾以鮮花,粉面紅唇,體現(xiàn)女性俊俏嫵媚王,其面棱角分明、雙眼怒瞪,齜牙咧嘴,兇相畢露其面雖然歪嘴挑眼,但是并不丑陋,反而笑容可掬。諧人物。圖 1:象州中平鎮(zhèn)架村師公舞面具及存放方式,筆者攝于
圖 3:象州中平鎮(zhèn)架村跳師公舞前須掛神像,筆者攝于、小鼓、小鑼、小鈸等音樂道具舞有“蜂鼓不響不開腔” 或“無鼓不開壇”的說法指揮。演出時把蜂鼓放在兩腿之上,單手打擊鼓面。神出相和每個神的性格特征,配一個鑼鼓牌。如“開場袍、彩褲,搭配男性神像面具使用色碎花外衣、花裙,搭配女性神像面具使用、長矛、刀、劍、鐵錘、令旗等“法器”道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西壯族師公信仰建構(gòu)及其問題探究[J]. 潘云峰,石大建. 賀州學院學報. 2016(04)
[2]儀式共生與主體性形塑:廣西上林縣古登村壯族師公與道公考察[J]. 覃延佳.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4)
[3]社區(qū)學院傳承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的可行性與策略探究[J]. 劉彥,陸丹梅. 廣西教育. 2014(19)
[4]壯族師公儀式研究綜述[J]. 黃羽. 大眾文藝. 2014(01)
[5]壯族師公舞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 鐘寧.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13(03)
[6]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開發(fā)式保護背景下廣西壯劇孵化研究[J]. 趙巧艷. 文山學院學報. 2011(05)
[7]生態(tài)學視野中的廣西壯族師公戲研究[J]. 王紅. 廣西社會科學. 2011(02)
[8]微觀視角與縱橫向度下的桂中壯族師公教研究——以廣西上林縣西燕鎮(zhèn)為釋例[J]. 覃延佳. 廣西民族研究. 2010(04)
[9]壯族麼教與壯族師公教的比較研究[J]. 莫幼政. 廣西民族研究. 2009(02)
[10]文化概念演變及文化學研究歷程[J]. 林堅. 文化學刊. 2007(04)
碩士論文
[1]貴港師公戲的傳承與發(fā)展[D]. 藍觀覃.西北民族大學 2015
[2]中國少數(shù)民族藝術在城市劇院的傳播研究[D]. 林慜劼.中央民族大學 2013
[3]師公戲唱本研究[D]. 覃慧敏.廣西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559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35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