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謠體詩的新境界:以楊慎《送余學官歸羅江》為中心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13:55
楊慎《送余學官歸羅江》一詩全引《綿州巴歌》,別具一格,兩詩均為經(jīng)典,其經(jīng)典化機制值得深入探討!毒d州巴歌》大概是北宋民歌,描繪了羅江流域夏日雨后彩虹的絢麗景象,其鄉(xiāng)景鄉(xiāng)情竟開悟宗泰禪師!毒d州巴歌》的文學文獻傳播是由楊慎開啟的,遞相流傳,遂成經(jīng)典。楊慎嘉靖八年春夏間于趙州創(chuàng)作了《送余學官歸羅江》,正是用此首羅江民歌送別趙州學正羅江人余本榮返歸家鄉(xiāng),極為契合和得體,但此詩表達的卻是被貶之初楊慎自己的"思鄉(xiāng)心獨苦",真摯感人,后被眾多選本收入,也成為了經(jīng)典。楊慎南中時期創(chuàng)作了以《送余學官歸羅江》為代表的大量歌謠體詩,這既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也是其理論、批評、創(chuàng)作高度統(tǒng)一和成熟的產(chǎn)物,開創(chuàng)了明代文人歌謠體詩的新境界。
【文章來源】: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6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 《綿州巴歌》的相關問題
二、 楊慎與《綿州巴歌》的文學傳播
三、 《送余學官歸羅江》的相關問題
四、 歌謠體詩的新風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綿州巴歌》試解[J]. 伏元杰. 文譚. 1982(09)
[2]《綿州巴歌》新解[J]. 竇盈才. 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3)
碩士論文
[1]楊慎《空同詩選》研究[D]. 陸艷芳.湘潭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205456
【文章來源】: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6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 《綿州巴歌》的相關問題
二、 楊慎與《綿州巴歌》的文學傳播
三、 《送余學官歸羅江》的相關問題
四、 歌謠體詩的新風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綿州巴歌》試解[J]. 伏元杰. 文譚. 1982(09)
[2]《綿州巴歌》新解[J]. 竇盈才. 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3)
碩士論文
[1]楊慎《空同詩選》研究[D]. 陸艷芳.湘潭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2054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20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