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題材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3 21:16
女性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學界對女性文學也十分關注,但相對于有關女性的詩詞、小說等文體而言,女性題材賦得到的關注頗顯不足。從縱向上來說,唐以及唐以后的女性題材賦更是缺少全面研究,基于此,本文選取唐代的女性題材賦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探討。本文除緒論、余論外共三章,緒論主要交代了唐代女性題材賦的研究現(xiàn)狀及意義,同時對本文的研究對象做了界定,并對本文所運用的研究方法稍作了介紹。第一章將唐代女性題材賦分為神女、后妃、民婦與女伎四類,在分別論述各類賦作的發(fā)展演變及主要特征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其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上的新變之處。第一節(jié)強調唐代神女賦人性的加強,并指出神女脫離了“性誘惑”的象征意義,在賦中還原了其主角地位;第二節(jié)論述后妃賦表現(xiàn)悲哀與敘寫愛情并存的創(chuàng)作局面;第三節(jié)表現(xiàn)普通女性的生活與情感;第四節(jié)突出女伎賦由片段化走向專題化的突破,以及所體現(xiàn)的創(chuàng)作特色。第二章從整體著眼,圍繞唐代女性題材賦“重情”與“尚用”兩大特征展開。第一節(jié)主要論述“重情”特征,分舉并分析了賦中類型各異的情感表達,包括對美好女性的贊賞之情、對悲苦女性的哀憐之情、對亡妻的痛悼之情以及對丑陋女性的厭惡之情。...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唐代女性題材賦分類概述
第一節(jié) 神女類:從神壇走向人間
第二節(jié) 后妃類:表現(xiàn)悲哀與敘寫愛情并存
第三節(jié) 民婦類:普通女性的生活與情感
第四節(jié) 女伎類:新鮮血液的注入帶來時代特色的彰顯
第二章 唐代女性題材賦的創(chuàng)作特征
第一節(jié) “重情”特征
第二節(jié) “尚用”傾向
第三章 唐代女性題材賦中的敘事元素
第一節(jié) 賦序敘事
第二節(jié) 想象性敘事
余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曲終奏雅”到“發(fā)端警策”——論獻、考制度對賦體嬗變之影響[J]. 許結.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2]制度下的賦學視域——論賦體文學古今演變的一條線索[J]. 許結.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6(04)
[3]論南朝女性題材辭賦的貴族化[J]. 郭建勛. 中國文化研究. 2004(02)
[4]兩漢魏晉辭賦中的現(xiàn)實女性題材與性別表達[J]. 郭建勛. 中國文學研究. 2003(04)
[5]中國敘事學的文化闡釋[J]. 楊義.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3(03)
[6]論中國古代美學中的社會美與人格美[J]. 陳良運.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7]論漢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辭賦的象征性[J]. 郭建勛.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5)
[8]二十世紀賦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J]. 許結. 文學評論. 1998(06)
[9]論唐代賦學的歷史形態(tài)[J]. 許結.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1996(01)
[10]論晚唐律賦的藝術變化[J]. 何新文.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01)
博士論文
[1]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 張菁.南京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清前女性題材賦研究[D]. 楊淑璇.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唐代詠妓詩研究[D]. 雷陳生.陜西理工學院 2012
[3]漢賦中女性題材作品研究[D]. 楊庭.內蒙古大學 2012
[4]唐代教坊樂伎與文學研究[D]. 劉潔.東北師范大學 2010
[5]六朝現(xiàn)實女性題材賦研究[D]. 陳曉峰.南京師范大學 2007
[6]魏晉南北朝女性題材詩賦研究[D]. 蔡建滿.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02988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唐代女性題材賦分類概述
第一節(jié) 神女類:從神壇走向人間
第二節(jié) 后妃類:表現(xiàn)悲哀與敘寫愛情并存
第三節(jié) 民婦類:普通女性的生活與情感
第四節(jié) 女伎類:新鮮血液的注入帶來時代特色的彰顯
第二章 唐代女性題材賦的創(chuàng)作特征
第一節(jié) “重情”特征
第二節(jié) “尚用”傾向
第三章 唐代女性題材賦中的敘事元素
第一節(jié) 賦序敘事
第二節(jié) 想象性敘事
余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曲終奏雅”到“發(fā)端警策”——論獻、考制度對賦體嬗變之影響[J]. 許結.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2]制度下的賦學視域——論賦體文學古今演變的一條線索[J]. 許結.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6(04)
[3]論南朝女性題材辭賦的貴族化[J]. 郭建勛. 中國文化研究. 2004(02)
[4]兩漢魏晉辭賦中的現(xiàn)實女性題材與性別表達[J]. 郭建勛. 中國文學研究. 2003(04)
[5]中國敘事學的文化闡釋[J]. 楊義.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3(03)
[6]論中國古代美學中的社會美與人格美[J]. 陳良運.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7]論漢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辭賦的象征性[J]. 郭建勛.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5)
[8]二十世紀賦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J]. 許結. 文學評論. 1998(06)
[9]論唐代賦學的歷史形態(tài)[J]. 許結.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1996(01)
[10]論晚唐律賦的藝術變化[J]. 何新文.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01)
博士論文
[1]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 張菁.南京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清前女性題材賦研究[D]. 楊淑璇.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唐代詠妓詩研究[D]. 雷陳生.陜西理工學院 2012
[3]漢賦中女性題材作品研究[D]. 楊庭.內蒙古大學 2012
[4]唐代教坊樂伎與文學研究[D]. 劉潔.東北師范大學 2010
[5]六朝現(xiàn)實女性題材賦研究[D]. 陳曉峰.南京師范大學 2007
[6]魏晉南北朝女性題材詩賦研究[D]. 蔡建滿.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02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20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