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勸農(nóng)》的美學研究與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5-19 18:47
明朝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湯顯祖創(chuàng)作的《牡丹亭》問世,其中第八折《勸農(nóng)》主要描述杜寶作為地方官下鄉(xiāng)勸農(nóng)、百姓盛情接待的情形,是一出熱鬧的“群戲”。這出戲展演的內容和曲折的演出史對儀式戲劇的審美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但卻長久地被學界和演出界所忽視,因此,針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秳褶r(nóng)》一折在《牡丹亭》400多年的演出史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明末清初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帶來社會風氣的日漸開放,《勸農(nóng)》在以杜柳二人愛情為主線的《牡丹亭》的改本中被淘汰。清代中期,得益于《勸農(nóng)》演繹的內容與皇家勸農(nóng)儀典的高度契合,其成為了宮廷開團場承應戲的“寵兒”,并被傳入官宦士大夫的家班演出,后隨著家班沒落、伶人走進民間,這出劇目又被帶到普通百姓當中,成為一出消災祈福的吉祥戲。清朝末年由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瓦解和城市化興起帶來的劇場形態(tài)的轉變,戲曲的社會功能逐漸被削弱,花雅之爭之后昆曲式微,以《牡丹亭》為代表的一批經(jīng)典昆曲劇目的演出銳減,《勸農(nóng)》也在歷史的潮流中被漸漸淹沒。《勸農(nóng)》在清朝中后期迎來的演出高峰是由朝廷“自上而下”的推動所帶來的,這種現(xiàn)象在戲曲演出史上對其他劇目而言并不多見,其原...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從“案頭之作”到“場上之曲”
第一節(jié) 案頭之上的《勸農(nóng)》
一、《牡丹亭》全本中的《勸農(nóng)》
二、《牡丹亭》曲本中的《勸農(nóng)》
第二節(jié) 舞臺之上的《勸農(nóng)》
一、宮廷的《勸農(nóng)》演出
二、戲班的《勸農(nóng)》演出
三、民間的《勸農(nóng)》演出
第二章 《勸農(nóng)》的審美探究
第一節(jié) 以歌舞演儀式之美
一、勸農(nóng)儀式的起源與發(fā)展
二、勸農(nóng)文學與勸農(nóng)戲曲
第二節(jié) 借儀式戲成和諧之美
一、統(tǒng)治者:“禮之用,和為貴”
二、湯顯祖:理想人格的追求與表達
三、觀眾:“以和為美”的審美觀
第三章 由《勸農(nóng)》探討戲曲本源的回歸
第一節(jié) 戲曲《勸農(nóng)》與儀式勸農(nóng)的區(qū)分
一、“沒有神話的儀式”——戲曲與儀式的功能區(qū)分
二、“融入劇情的儀式”——《勸農(nóng)》與祭祀儀式劇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對戲曲本體研究的反思
一、對戲曲本體之“劇”、“詩”、“樂”等學說的存疑
二、戲曲的程式美
三、《勸農(nóng)》對戲曲保護的啟發(fā)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現(xiàn)代城市化對戲曲產(chǎn)業(yè)形成的影響[J]. 徐煜. 戲曲藝術. 2016(03)
[2]“本體研究”與“本體回歸”——“戲曲本體”問題反思[J]. 朱方遒. 戲劇文學. 2016(06)
[3]關于戲曲本體論問題與葉朗、施旭升和李偉等先生對話[J]. 鄒元江. 藝術百家. 2016(01)
[4]《勸農(nóng)》與《游園》的雙重世界[J]. 倪童. 青年文學家. 2015(12)
[5]分別與交流——戲曲與祭祀儀式劇異同論[J]. 麻國鈞. 戲曲藝術. 2015(01)
[6]《牡丹亭·勸農(nóng)》在清代宮廷的演出[J]. 曹官力. 四川戲劇. 2014(05)
[7]試論湯顯祖的桃源情結[J]. 趙山林,趙婷婷. 四川戲劇. 2014(05)
[8]審美人類學視野下的儀式研究[J]. 陳廣春.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9]神壇上的“儀式”與人世間的“表演”——論構成宗教的“三個層面”與戲曲藝術的共通性[J]. 陳友峰. 戲曲藝術. 2013(02)
[10]遂昌湯顯祖文化勸農(nóng)節(jié)[J]. 李慧清. 大眾文藝. 2012(10)
博士論文
[1]和合之美[D]. 楊黎.武漢大學 2015
[2]清代劇壇“花雅之爭”研究[D]. 黃蓓.武漢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清代宮廷承應戲初探[D]. 卞冀.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1
本文編號:3196262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從“案頭之作”到“場上之曲”
第一節(jié) 案頭之上的《勸農(nóng)》
一、《牡丹亭》全本中的《勸農(nóng)》
二、《牡丹亭》曲本中的《勸農(nóng)》
第二節(jié) 舞臺之上的《勸農(nóng)》
一、宮廷的《勸農(nóng)》演出
二、戲班的《勸農(nóng)》演出
三、民間的《勸農(nóng)》演出
第二章 《勸農(nóng)》的審美探究
第一節(jié) 以歌舞演儀式之美
一、勸農(nóng)儀式的起源與發(fā)展
二、勸農(nóng)文學與勸農(nóng)戲曲
第二節(jié) 借儀式戲成和諧之美
一、統(tǒng)治者:“禮之用,和為貴”
二、湯顯祖:理想人格的追求與表達
三、觀眾:“以和為美”的審美觀
第三章 由《勸農(nóng)》探討戲曲本源的回歸
第一節(jié) 戲曲《勸農(nóng)》與儀式勸農(nóng)的區(qū)分
一、“沒有神話的儀式”——戲曲與儀式的功能區(qū)分
二、“融入劇情的儀式”——《勸農(nóng)》與祭祀儀式劇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對戲曲本體研究的反思
一、對戲曲本體之“劇”、“詩”、“樂”等學說的存疑
二、戲曲的程式美
三、《勸農(nóng)》對戲曲保護的啟發(fā)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現(xiàn)代城市化對戲曲產(chǎn)業(yè)形成的影響[J]. 徐煜. 戲曲藝術. 2016(03)
[2]“本體研究”與“本體回歸”——“戲曲本體”問題反思[J]. 朱方遒. 戲劇文學. 2016(06)
[3]關于戲曲本體論問題與葉朗、施旭升和李偉等先生對話[J]. 鄒元江. 藝術百家. 2016(01)
[4]《勸農(nóng)》與《游園》的雙重世界[J]. 倪童. 青年文學家. 2015(12)
[5]分別與交流——戲曲與祭祀儀式劇異同論[J]. 麻國鈞. 戲曲藝術. 2015(01)
[6]《牡丹亭·勸農(nóng)》在清代宮廷的演出[J]. 曹官力. 四川戲劇. 2014(05)
[7]試論湯顯祖的桃源情結[J]. 趙山林,趙婷婷. 四川戲劇. 2014(05)
[8]審美人類學視野下的儀式研究[J]. 陳廣春.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9]神壇上的“儀式”與人世間的“表演”——論構成宗教的“三個層面”與戲曲藝術的共通性[J]. 陳友峰. 戲曲藝術. 2013(02)
[10]遂昌湯顯祖文化勸農(nóng)節(jié)[J]. 李慧清. 大眾文藝. 2012(10)
博士論文
[1]和合之美[D]. 楊黎.武漢大學 2015
[2]清代劇壇“花雅之爭”研究[D]. 黃蓓.武漢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清代宮廷承應戲初探[D]. 卞冀.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1
本文編號:31962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19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