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辭賦為“說部”——論《花月痕》小說中的用賦藝術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06:32
《花月痕》是一部久享聲譽同時又飽受爭議的晚清小說。過去的百年間,前人對其評騭甚夥,但相關研究尚余空間有待掘進,譬如小說中屢屢援據(jù)賦典、摘引賦句、化用賦意、結撰賦篇、申言賦論以構成故事主體的現(xiàn)象,在"說部"中可謂自成一家。將這些辭賦元素納入小說本體的視閾中加以考察,既可認識到辭賦自身不可或缺的審美價值,更能有助于把握小說整體的表達技巧和推演路徑。簡言之,《花月痕》中交織的辭賦不再充當無關宏旨的擺設,轉(zhuǎn)而起到預示基調(diào)、推動情節(jié)、塑造人物的功用,不但在橫向上豐富了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在縱向上銜接了故事的發(fā)展脈絡,給讀者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閱讀體驗。
【文章來源】:明清小說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7 頁
【文章目錄】:
一、賦在《花月痕》中的出現(xiàn)形式
(一)用典
1.題中引賦
2.詩中引賦
3.文中引賦
(二)誦讀
(三)寫作
(四)評論
1.格調(diào)
2.事類
3.性別
二、《花月痕》中賦的背后功能
(一)標明回目
(二)預定基調(diào)
(三)塑造人物
(四)設計情節(jié)
三、余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宋璟《梅花賦》的偽文源頭及文本“制造”[J]. 李成晴.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8(02)
[2]《三國演義》中的賦學史料及其與小說之關聯(lián)問題[J]. 王思豪.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3)
[3]古代小說韻文成因探析[J]. 付善明,董國炎. 明清小說研究. 2016(01)
[4]《花月痕》百年研究述評[J]. 徐剛.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5]古代小說中詩詞曲賦研究綜論[J]. 陳恩維,趙義山. 明清小說研究. 2008(03)
[6]魏秀仁《花月痕》小說引詩及本事新探[J]. 潘建國. 文學評論. 2005(05)
[7]浮沉在社會歷史大潮中——論《花月痕》的影響[J]. 袁進. 社會科學. 2005(04)
[8]魏子要論略[J]. 曾憲輝.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04)
[9]魏秀仁和他的哀艷小說《花月痕》[J]. 尚達翔. 明清小說研究. 1988(04)
本文編號:3140930
【文章來源】:明清小說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7 頁
【文章目錄】:
一、賦在《花月痕》中的出現(xiàn)形式
(一)用典
1.題中引賦
2.詩中引賦
3.文中引賦
(二)誦讀
(三)寫作
(四)評論
1.格調(diào)
2.事類
3.性別
二、《花月痕》中賦的背后功能
(一)標明回目
(二)預定基調(diào)
(三)塑造人物
(四)設計情節(jié)
三、余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宋璟《梅花賦》的偽文源頭及文本“制造”[J]. 李成晴.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8(02)
[2]《三國演義》中的賦學史料及其與小說之關聯(lián)問題[J]. 王思豪.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3)
[3]古代小說韻文成因探析[J]. 付善明,董國炎. 明清小說研究. 2016(01)
[4]《花月痕》百年研究述評[J]. 徐剛.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5]古代小說中詩詞曲賦研究綜論[J]. 陳恩維,趙義山. 明清小說研究. 2008(03)
[6]魏秀仁《花月痕》小說引詩及本事新探[J]. 潘建國. 文學評論. 2005(05)
[7]浮沉在社會歷史大潮中——論《花月痕》的影響[J]. 袁進. 社會科學. 2005(04)
[8]魏子要論略[J]. 曾憲輝.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04)
[9]魏秀仁和他的哀艷小說《花月痕》[J]. 尚達翔. 明清小說研究. 1988(04)
本文編號:3140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14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