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序言對《生死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02:12
魯迅八十年前分別為《八月的鄉(xiāng)村》和《生死場》作了序言,在全民抗戰(zhàn)的前夜,使兩位作家踏著政治史的時間刻度進入了文學史之門,本文主要分析他為《生死場》作的序言。這是一篇重要的歷史文獻,是對《生死場》的經(jīng)典定位,但一直以來對它的解讀并不深入,關于《生死場》的簡短評價夾在政論性的雜感文字中,通篇充滿了亡國滅種的巨大憂患,在"東三省"、"哈爾濱"、"北方人民"等一系列詞語的獨特運用中體現(xiàn)了深廣的歷史文化視野,以及對歷史大勢的前瞻性判斷。而對《生死場》言簡意賅的評論中,準確地說出了這部作品的思想與藝術特色,體現(xiàn)了精深的鑒賞力,此后,任何一套話語體系對《生死場》的詮釋都沒有超出魯迅最初的閱讀發(fā)現(xiàn)。而魯迅對《生死場》委婉的批評,則代表了當時左翼文壇對蕭紅藝術探索的保留。此后,蕭紅又陸續(xù)出版了8部著作,使我們可以沿著魯迅的切口,深入蕭紅的藝術思維方式,比較全面地發(fā)現(xiàn)描述她的語義系統(tǒng),以及她對所有小說學圭臬的僭越,并因此成為八十年代小說文體革命的主要理論資源,也成為新興的身體敘事理論的典范之作。
【文章來源】: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
二
三
本文編號:3140539
【文章來源】: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
二
三
本文編號:3140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14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