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傳達的模式與結構——論十七年時期的詩朗誦和朗誦詩
發(fā)布時間:2021-01-14 16:35
作為一種聽覺傳達與情感動員的方式,詩朗誦在十七年時期極為流行。"大躍進"時期的賽詩會和1960年代初廣泛開展的詩朗誦活動具有著不同的組織模式和文本結構,彰顯出語境與文本在詩朗誦過程中的分裂。抗戰(zhàn)時期"詩朗誦還是朗誦詩"的問題并沒有在十七年時期得到解答,與此相反,內(nèi)在于詩的聲音結構無法通過外在于詩的朗誦行為傳達給聽眾的同時,語境的意義逐漸膨脹直至吞噬了詩歌本身。
【文章來源】:當代文壇.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詩的Montage”——論左翼朗誦詩的音響與意義[J]. 康凌. 文藝研究. 2019(02)
[2]寫在賽詩會上[J]. 李文如. 山西師院. 1975(02)
[3]一本有特色的新詩選集——讀《朗誦詩選》[J]. 謝冕. 文學評論. 1965(04)
[4]高奏凱歌慶新年——記河北省昌黎與束鹿廣播賽詩大會[J]. 宛青. 詩刊. 1959(01)
[5]白廟村的“賽詩會”和農(nóng)民詩歌創(chuàng)作[J]. 詩刊. 1958(09)
本文編號:2977181
【文章來源】:當代文壇.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詩的Montage”——論左翼朗誦詩的音響與意義[J]. 康凌. 文藝研究. 2019(02)
[2]寫在賽詩會上[J]. 李文如. 山西師院. 1975(02)
[3]一本有特色的新詩選集——讀《朗誦詩選》[J]. 謝冕. 文學評論. 1965(04)
[4]高奏凱歌慶新年——記河北省昌黎與束鹿廣播賽詩大會[J]. 宛青. 詩刊. 1959(01)
[5]白廟村的“賽詩會”和農(nóng)民詩歌創(chuàng)作[J]. 詩刊. 1958(09)
本文編號:29771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97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