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困在鄉(xiāng)土與都市之間——重讀《呼蘭河傳》以及蕭紅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呼蘭圍城:結(jié)構(gòu)的素描
(一)凜冽的自然之城
(二)封閉匱乏的社會之城
(三)麻木寒涼的精神之城
三、人情人性——劣根的顯影
(一)慘酷可鄙的人情
(二)人性——麻木無覺
四、鄉(xiāng)土與都市:蕭紅的結(jié)構(gòu)性宿命
(一)都市經(jīng)歷的兩面
(二)沒有被完全呈現(xiàn)的鄉(xiāng)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秀萍;;《呼蘭河傳》尋蕭紅[J];博覽群書;2020年06期
2 馮苑俐;;從《呼蘭河傳》讀蕭紅[J];北方文學;2019年23期
3 孫士雪;;自從離亂更荒涼——從《呼蘭河傳》看蕭紅對生命家園的探求[J];作家;2014年20期
4 高明艷;;新視野下的蕭紅《呼蘭河傳》[J];秘書;2014年06期
5 金鋼;;童年、故鄉(xiāng)的愛痛懷思——讀蕭紅《呼蘭河傳》[J];名作欣賞;2014年28期
6 謝玉娥;;鄉(xiāng)土生存的女性人類關(guān)注——蕭紅《呼蘭河傳》解讀[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7 葉愚;;《呼蘭河傳》與蕭紅的空間意識[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9期
8 張靜;;蕭紅的批判之作——《呼蘭河傳》[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9 王品;;寂寞獨語——由《呼蘭河傳》談蕭紅獨語式小說[J];美與時代;2006年02期
10 王科;“寂寞”論:不該再繼續(xù)的“經(jīng)典”誤讀——以蕭紅《呼蘭河傳》為個案[J];文學評論;2004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向輝;“生死場”的現(xiàn)代書寫—蕭紅新論[D];蘭州大學;2007年
2 黃曉娟;“雪中芭蕉”——蕭紅創(chuàng)作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黎君;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兒童視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謝子元;中國現(xiàn)代作家自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5 張毅;從五四到抗戰(zhàn):中國女性小說中的男性形象[D];山東大學;2007年
6 黃曉娟;雪中芭蕉[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馮學民;大地之子的歌哭——端木蕻良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李長虹;“東北作家群”小說的文化精神[D];吉林大學;2007年
9 呂敏宏;手中放飛的風箏[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朱旭晨;秋水斜陽芳菲度[D];復(fù)旦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新璐;女性經(jīng)驗:寫于“家”“國”的邊緣[D];復(fù)旦大學;2013年
2 宋瓊英;獨自叩門[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趙玉臻;《呼蘭河傳》接受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0年
4 孫曰紅;蕭蕭落紅香如故 杜鵑啼血唱悲歌[D];蘇州大學;2011年
5 孫巖;從寂寞登場到余音繞梁[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唐思敏;文獻學視野下的蕭紅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6年
7 詹琳;生命的絕唱[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陶紅靈;女性的逃離[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芳明;蕭紅小說的創(chuàng)作歷程及傳播[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峰;東北黑土地上獨特的生命視角[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840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84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