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間文學悲劇意識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I207.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婭;;論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悲劇意識[J];美與時代(下);2017年11期
2 袁濤;;中國文學的悲劇和反叛意識[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年21期
3 宋秀敏;;論東西小說的悲劇意識[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4 王博施;;淺析蘇軾挽詩中的悲劇意識[J];中國蘇軾研究;2017年02期
5 冷成金;;人的自證與悲劇意識的興起[J];中國蘇軾研究;2017年02期
6 董宇宇;;中國悲劇意識的特質與演變——兼及蘇軾的典型意義[J];中國蘇軾研究;2017年02期
7 閆靜;劉貞利;;島崎藤村作品《家》中的悲劇意識探析[J];青年文學家;2018年24期
8 程峰;;《山海經(jīng)》中的悲劇形象[J];青春歲月;2016年21期
9 鐘聲;;蕭乾宗教小說的悲劇意識——從《皈依》、《鵬程》談起[J];青年文學家;2016年36期
10 劉年;;路的誘惑(隨筆)[J];朔方;201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江業(yè)國;;中西悲劇意識:兩種不同的心理完形[A];東方叢刊(2001年第2輯 總第三十六輯)[C];2001年
2 陳節(jié);;簡論李白的悲劇意識及傳導方式[A];中國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3 陳國欽;;電視喜劇審美中的悲劇意識[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范文艷;;中西經(jīng)典作品中的生命悲劇意識[A];東方叢刊(2002年第4輯 總第四十二輯)[C];2002年
5 陳伯君;蘇丁;;黎明的躁動與黃昏的寧靜——從張承志、阿城的生命悲劇意識看中西文化在當代文壇上的交匯[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6 王帥;;比較孔子的“憂”與海德格爾的“憂”及在教育上的現(xiàn)實意義[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陳德方;;論《木蘭詩》的悲劇意識[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8 陳德方;;論《木蘭詩》的悲劇意識[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9 鄭閩江;;悲劇再生:民族精神的最強音——郭沫若歷史劇的特殊貢獻[A];郭沫若研究(第十二輯)[C];1998年
10 蔡圣勤;;文化殖民后語境中的敘事身份和道德倫理兩面性——庫切小說《恥》細讀之三[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王悠然;美國社會正在喪失“悲劇意識”[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2 王世堯;悲劇意識的思考[N];中國文化報;2019年
3 程大利 中央文史館館員;順其自然比順其時代更重要[N];美術報;2018年
4 鄧曉芒(武漢大學哲學系);個體承擔與悲劇意識[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5 張國慶;悲劇意識的回歸[N];中華讀書報;2001年
6 鄧曉芒;人生的功課[N];中華讀書報;2001年
7 杜國景;肖江虹的悲劇感與悲劇意識[N];文藝報;2015年
8 解放軍報社文化部編輯 傅強;悲劇意識的覺醒與悲劇精神的建構[N];中國藝術報;2017年
9 邱丹燕;研討會是林語堂研究的一個里程碑[N];閩南日報;2007年
10 王鏞;絢爛與平淡[N];中國藝術報;201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向寶云;曹禺悲劇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2 謝勁秋;流變中永恒的風景[D];河南大學;2003年
3 杜瑩杰;論中國歷史電視劇的基本美學特征[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4 李定廣;國家不幸詩家幸[D];復旦大學;2003年
5 王嘉悅;中國災難文學及其流變[D];吉林大學;2016年
6 潘海軍;變異與拓展——新時期以來抗戰(zhàn)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李光柱;大歷史的戲劇性:先秦歷史敘事作品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沈沁;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物畫中的悲劇意識[D];中國美術學院;2015年
9 劉紅英;嚴歌苓小說論[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偉;蒙古族民間文學悲劇意識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9年
2 何文霞;論朱山坡小說的悲劇意識[D];廣西師范學院;2018年
3 亓建人;繪畫中的悲劇意識對我創(chuàng)作的啟示[D];山東藝術學院;2018年
4 陳思賢;論蔣韻小說的悲劇意識[D];浙江師范大學;2017年
5 智建勛;李駿虎小說中的日常生活書寫[D];渤海大學;2018年
6 王雅蘭;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看“傷痕美術”的悲劇意識與反思精神[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7 李莎莎;試論殘雪小說的生命悲劇意識[D];青島大學;2016年
8 王燕;論王國維《人間詞》的悲劇意識[D];安徽大學;2013年
9 覃莉;莊子與叔本華“生命悲劇意識”比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10 林秀麗;莊子生命悲劇意識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74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77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