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中國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重構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14:06
【摘要】:1990年代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帶動了中國社會的大力轉型,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明與現代城市文明產生了極為劇烈的碰撞。這一時代的更迭使鄉(xiāng)土小說處于被邊緣化的陰影與壓力中。然而文壇上出現了如《白鹿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繾綣與決絕》、《天理暨人欲》、《日光流年》、《無風之樹》、《鞋》、《豐乳肥臀》、《草房子》、《沉鐘》、《大漠魂》、《最后一個匈奴》、《故鄉(xiāng)天下黃花》、《溫故一九四二》等一批扎進鄉(xiāng)土生活與歷史、記憶雜糅的“另類”鄉(xiāng)土小說。這種“重寫”歷史的激情反映了世紀末社會轉型期個人自由的信念和個性解放的欲求,也投射著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梢哉f,1990年代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體現著巨大的文學的功能價值。本文旨在整體把握1990年代鄉(xiāng)土小說歷史敘事的發(fā)展態(tài)勢,探討其形成的深層結構,以及價值和問題所在。通過對相關文本的大量細讀,本文將1990年代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分為:超驗型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和經驗型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在母題向度上,超驗型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側重于,在對鄉(xiāng)土歷史反思的基礎上,以問題視閾與現實進行對話;而以溫情回顧日;泥l(xiāng)土記憶,帶有理想主義文化審美色彩則是經驗型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的主要傾向。對中華民族鄉(xiāng)土變遷歷程中人的生存與苦難的哲學思考則是兩類小說的共同特質。因此,本文從國民性批判的循環(huán)式凸顯、文化審美的理想式回歸、人文精神的哲學式關懷三個方面論述1990年代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在主題上對官方鄉(xiāng)土歷史書寫的重構以及對1980年代同類題材鄉(xiāng)土小說的超越。在藝術風格上,1990年代超驗型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多呈現以現實主義為主的多重藝術借鑒,而1990年代經驗型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則融入了豐富的自然景象與人文情感,小說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訴求。1990年代鄉(xiāng)土小說的歷史敘事顯示了對現實的關照和對歷史的多元反省與建構的自覺,標志著作家在時代聒噪背后的冷靜與沉思。然而對個人敘述話語實驗的過于熱衷,在一定程度上也陷入了對歷史的另一種“遮蔽”和歷史理性意味的缺失中。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7.42
本文編號:2674416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7.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費鵬;劉雨;;歷史記憶與文學的重構——劉震云《溫故一九四二》中的歷史敘事[J];文藝評論;2013年11期
2 董長江;;《白鹿原》中的新歷史主義鋒芒[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1期
3 徐美恒;;20世紀90年代以來鄉(xiāng)土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動向[J];前沿;2008年12期
4 李媛媛;;歷史的塵!獪\析新歷史主義小說《塵埃落定》[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20期
5 王姝;;現代性重審與革命歷史敘事的精神重構[J];當代文壇;2008年03期
6 劉復生;;蛻變中的歷史復現——從“革命歷史小說”到“新革命歷史小說”[J];文學評論;2006年06期
7 張清華;;論余華的歷史敘事[J];勵耘學刊(文學卷);2005年02期
8 郭宏安;歷史小說:歷史和小說[J];文學評論;2004年03期
9 沈嬋娟;海鹽地域文化對余華的影響[J];嘉興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10 張進;新歷史主義與語言論轉向和歷史轉向[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健;穿越傳統(tǒng)的歷史想象[D];浙江大學;2008年
2 趙允芳;90年代以來新鄉(xiāng)土小說的流變[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存;論李銳小說的歷史意識與敘事方式[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周瓊;90年代以來新歷史小說的敘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674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67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