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彭年詩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07:36
【摘要】:黃彭年是晚清時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與地方志編纂學家,同時也取得了較高的文學成就。他雖然身處在宋詩派與桐城派大為盛行的清代中晚期,但從其樸實無華的詩風與充滿氣勢的文風中可以看出,其詩文風格與當時文壇主流所倡導的創(chuàng)作主張有很大不同。黃彭年才華橫溢,但對于他的文學成就一直沒有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到目前為止,關于黃彭年文學作品的單篇論文和學者專著都并不豐富,因而尚有較大的挖掘空間。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其詩文作品為切入點,結(jié)合時代背景與其自身成長經(jīng)歷,嘗試對黃彭年及其文學作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重點關注其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風格以及其詩文的歷史定位。黃彭年文學思想與創(chuàng)作實踐深受家庭、游歷、交友以及自身儒學思想的影響。在家庭方面,有著伯父與父親刻苦讀書、勇于任事的榜樣,以及母親嚴格的督促,使他養(yǎng)成了勤于閱讀的良好習慣,有了對勞苦大眾的真摯同情。半生游歷帶給了他豐富的寫作的素材與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激情,一生交友促進了他對學術問題的思考,與朋友論辯促進了他對于學術問題的闡發(fā)。長于黔中,使他形成了開放包容的治學觀念,能夠擺脫時代桎梏,得以不專奉程朱,不拘一端,促進了他對于各類文體的兼收并蓄。有了上述因素的合力影響,使得黃彭年在詩文創(chuàng)作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詩歌通俗易懂、語句清新,迥然不同于當時盛行的主張以學問入詩的宋詩派;其散文風格則不拘“義法”、重視氣勢、善用排比,形成了類似《孟子》般的雄辯文風。在與桐城派的關系上,黃彭年公然質(zhì)疑桐城派的選文標準,公開反對桐城派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理論。從而形成了自己在詩風與文風上不同于時代的藝術風格。黃彭年生長于中國古典文學向現(xiàn)代文學的過渡階段,盡管在整個清代文學發(fā)展史上文名不顯,他本人也并沒有在文學領域中非常突出的理論建樹,但他卻以自己“感fB觸物,吟詠性情”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與自己通俗易懂,“無僻事、難字”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以自己不拘于桐城“義法”而形成的雄辯文風,從而在有意與無意之間,上承晚明,下啟新風,標舉了自我價值,反擊了載道派的創(chuàng)作思想,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啟迪了后來者,為實現(xiàn)由古典文學走向現(xiàn)代文學,完成這一跨時代的轉(zhuǎn)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655813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吳洪成;李占萍;;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失落——保定蓮池書院個案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白雪華;;黃彭年評張裕釗《金山江天寺記》[J];文學遺產(chǎn);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呂美生;;論桐城派與程朱理學[A];第一屆全國桐城派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汪君;張裕釗詩文研究[D];安徽大學;2016年
2 張湘君;清代宋詩派及宋詩學的生成與發(fā)展[D];蘇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558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655813.html